□本报记者 朱晴
走进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村内的水泥路平整宽阔,一座座蔬果大棚蔚为壮观,道路旁屋舍井然……目之所及,既静又净,和谐、悠然的幸福感跃然而出。在这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在村民中口口相传,朴实文明的村风让黎明村变得更加和谐美丽,如今,村民们享受着美好的乡村生活,幸福感油然而生。
黎明村是洮北区青山镇党委、政府所在地,幅员面积12.35平方公里,距离市区10公里,常住人口405户1038人。近年来,黎明村党支部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通过建强村级组织、落实保障政策、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措施,促使黎明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更是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吉林省美丽乡村”“吉林省‘百村引领、千村示范’示范村”荣誉称号。
议事决策听民意 管理规范增动力
如何规范村级权力运行?如何提高办事效率?如何保障群众权益,让大家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黎明村党支部的干部和老党员、妇女代表等一边研究村级事务管理制度,一边挨家挨户听取群众的内心想法,探索民主管理“四议两公开”方法。
2017年,黎明村党支部建立工作交流微信群,方便随时了解村里的新动向。现在黎明村村务管理规范、议事透明,乡村治理好,两委风气正,建设劲头足,村级民主管理水平和致富振兴相互促进。
一直以来,黎明村党支部把全面提高黎明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当作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抓好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在选拔对象上,注重从带富能力强的村民、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后备干部。在选拔标准上,按照党性强、素质高、敢担当、能致富的标准选拔后备干部,重点把“想干事、会干事和能干事”的农村青年纳入选拔培养对象,在换届选举时重点吸收进入村“两委”班子。
持续整治不放松 人居环境换新颜
在黎明村,农户大门统一建设,道路两旁绿树成荫,主干道完成了彩砖硬化,排水沟、垃圾点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组建环境卫生保洁队,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种植树木1.8万余棵,种植花卉2万余平方米,新建围墙6880延长米,老墙抹灰及粉刷5000多延长米,修建村村通道路11.4公里,建设文明文化墙2500多平方米。通过“以奖促治”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实施“门前三包”,充分发挥村民自主治理,激发村民积极性,黎明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8年,该村被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评为“吉林省美丽乡村”。2020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乡村振兴“三类村”工作部署,黎明村被确定为首批乡村振兴“标兵村”。
移风易俗促文明 革除陋习倡新风
为改善村风民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黎明村党支部研究围绕社会治安、邻里关系、婚丧嫁娶、文化教育等制定了《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围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滥办酒席等重点难点问题,将“感党恩跟党走”“扶贫不扶懒”“破除等靠要”“倡导文明新风”等写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转观念、树新风。通过“志智双扶”系列评选活动,重点开展治“懒”、治“散”、治“脏”、治“愚”4个方面的工作,让广大村民摆脱消极悲观情绪,立志向、长志气,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认真学习文化、技术,让孩子多读书学技能……近年来,黎明村不断对村规民约进行完善,使之成为群众遵规守约的自觉行动,实现村民自主治理,村风民风明显转变,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此外,黎明村党支部还组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一方面,倡导鼓励村民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吃喝浪费等现象,规范了红白事操作流程和办理标准;另一方面,通过广播、手机微信、印发《倡议书》等形式,加强文明殡葬宣传,积极倡导厚养薄葬文明新风。开展“星级文明户”活动,选树一批婚事新办、丧事俭办的先进家庭作为典型,进一步革除社会陋习,倡导文明新风。
走遍黎明村,看着黎明村如今的新面貌,村干部们觉得自豪的同时也很欣慰,村民的日子终于过好了!多年来,他们用行动打开了束缚村民发展的枷锁,为村民开辟了全新的致富之路。我们坚信,在村党支部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黎明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