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集聚发展新动能 打造民生新坐标
汇聚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之力
2021年白城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
农牧结合、修复盐碱地、
培肥土壤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我市召开
金秋繁花美如画
近期我市将出现寒潮降温天气
气温将突破零下
李问诗同志逝世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1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集聚发展新动能 打造民生新坐标
——全市作风建设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掠影
 

●本报记者 翟向东

一种怎样的力量,凝聚起鹤乡人的奋进之心,向着通往打造“一城三区”的美好目标携手前行?

一份怎样的情怀,既牵系科尔沁草原上这座明珠城市的发展大计,又承担起持续增强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使命,让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落地开花?

答案就在这里——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党史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年”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工作全程,真正把学习教育和作风建设工作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个白城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经济“提速”

作风建设,成效在于发展;发展成果,实为利民惠民之基。市委、市政府始终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主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打好“十四五”开局攻坚战。

以“一城三区”为战略抓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企业至上”理念,实施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项目建设“百日攻坚”、投产达效“百日攻坚”活动,全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绿电产业园区、氢能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玉米深加工产业链等产业发展,吉林梅花三期30万吨赖氨酸项目、吉林化纤年产1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工业园区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大唐二期60万千瓦风电、华能40万千瓦风电等一大批项目火热建设,上半年全市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四位。

推动发展、改善民生永远处在“进行时”。市委、市政府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着力答好“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发展卷”,筑牢最温暖的民生底色。

深化政务服务 为群众“解绊”

民之所望,行之所向;民之所盼,政之所变。“变”,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效率与温度。一流的营商环境是提振发展的核心所在。白城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硬任务”“必答题”,不断释放一流营商环境的虹吸效应,撬动全方位各领域改革发展。

全力当好服务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店小二”,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进“多证合一”“一网通办”“一门通办”“零跑团”等服务,累计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6000余件,为企业节省“过桥”资金6300余万元。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发展振兴”为主题,深化“服务企业周”活动,走访企业255家,收集22家企业、54个岗位急需紧缺人才需求信息837条,召开金融专场对接活动、签约企业55家、涉及金额24.5亿元。开展“营商环境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专项治理,深入落实“服务民营经济行动”,创新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

一项项务实的举措、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对人民群众“最多跑一次”最暖心的承诺,也真实记录了让数据“多跑路”,换取群众“少跑腿”“零跑腿”的喜人成效。

巩固脱贫成果 为振兴“固基”

沧海百年,民生不息;助力振兴,时不我待。改善民生,归根到底要彻底脱贫致富。市委、市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砥砺前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政策举措落实,深化“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全市各级包保干部驻村入户帮助解决扶贫产业项目、住房和饮水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农户实际困难5000余个。大力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打捆建设分布式风电场或光伏电站,项目可实现每个村每年稳定集体收入7万元以上,有效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发展庭院经济项目,项目覆盖23.2万户、面积21.9万亩,重点打造10个特色乡镇、100个特色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清理各类垃圾11万余吨、清理庭院12万个,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乡村振兴。

悠悠万事,发展为先,民生为大。实事围着发展干,好事顺着民心办,一项项惠民政策、一个个重点工程,回应了群众期盼,实实在在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这是鹤乡大地奏响的最强音,更是一条加速上行的民生“幸福曲线”。

保障民生需求 为幸福“加码”

多谋民生之利、善解民生之忧。市委、市政府聚焦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最盼、最急、最忧的问题,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理等民心工程,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好事要事。

扎实推进33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总投资4399万元,涵盖供水、排水、供热、燃气、电气、景观六大改造项目,让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开展“干净、畅通、规范”城市管理三大行动,清理各类垃圾4500余吨、治理城市“十乱”问题3200余处,为市民营造干净整洁城市环境秩序。持续增强“一个电话解难题”效能,累计办结市民热线民生诉求28758件,集中化解一批民生难题。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开放电子健康档案536743人份,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全面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学生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接送难、监管空档期问题,解除群众后顾之忧。开展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极大满足了群众往返城乡通勤、出行采购等需求。实施“城市阅读驿站”项目,构建就近便民的阅读服务新形态,营造独具白城特色的文化氛围。打造“工驿站”聚力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问题……

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手笔建设、一个连着一个的小人文关怀,既指向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又瞄准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不断满足新需要,时刻回应新期盼,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标尺。

深化作风建设 为发展“聚力”

战斗堡垒在哪里,党旗就飘在哪里。市委、市政府以“书记一号工程”为牵引,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力量和温暖。

深化“一轴多元”社区治理,压实街道社区党组织“动力主轴”,汇聚机关、“两新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大力开展“共驻共建”,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认领规范党建阵地、改善基础设施、帮扶困难群众等书记项目603个,共同助力社区治理。抓好物业党建阵地、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组建物业党支部和“红心业委会”120个,解决好群众最关心的物业问题,推动社区自治与共治深度融合。深入探索“党建+养老服务”模式,在全市52个村试点开展党建引领农村互助养老服务项目,组织年轻人与老年人结对帮扶,探索打造符合白城实际的乡村治理新模式。落实四级书记抓信访机制,各级党组织书记深入基层主动排查矛盾、防范化解矛盾,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全力化解信访存量,着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将和谐创建在基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民务实没有“休止符”。为群众办好事,好事顺着民心办,实事围着发展干,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心工程,凝聚成了推动白城崛起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打造了民生新坐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