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治琳 杨景华
从十年九旱到稻谷飘香,从漫漫沙地到苍翠绿洲,从年收入不足千元到年人均收入两万余元……这些年,东平村在生产方式、生活环境、收入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乡村富裕水平跃上更高台阶,追求更美好的梦想成为现实。“用肩膀扛起乡亲们的盼望,一点一滴改变村庄将其变得更好,贴钱、贴物、贴近民心”——村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高岩用23年的执着带领着村民努力奔小康。
高岩任洮南市东升乡东平村党支部书记时28岁,是当时洮南市农村最年轻的村干部,所在的村却是东升乡最小的贫困山村,全村223户人家,总人口543人,耕地460公顷,其中山地380公顷、洼地80公顷。这里十年九旱,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村民看着他长大,见他有文化、有素质、有为乡亲办事的热心和能力,一致推选他当村党支部书记。
东升乡干旱严重时,一个春耕时节滴水不下,各家各户人工拉水种地,当时村上只有一口老机井,拉水的车排成长蛇队,一车水只能浇几分干裂的耕地。他组织村民打机井,苦战40余天,大家用镐刨、用锹挖,打出了6眼机井,有效地缓解了种地需水问题。
高岩把打机井工作作为长久工程,年年规划,年年增机井,如今全村已有机井68眼,解决了农田用水。随后,高岩又琢磨起几百口人健康饮用水问题,开展了自来水建设工程,2002年全村用上了自来水,男女老少笑逐颜开。
为了提高农业收成,高岩高度重视耕地土质改良,他动员农户搞废料造肥工程,耕地土质明显改变,地力养份逐年增强,460公顷庄稼呈现出苗壮、杆粗、穗长、粒饱的长势。2020年,亩产达到1500斤、增产1100斤,人均年收入提高了21倍,达到了23000元左右,村里还清了28万元债务。全村房舍修缮一新,村容村貌年年改观,安装了150盏村路照明灯,硬化了3公里户户通路面,50户村民购买了轿车,农户购买轮式拖拉机40台、大型玉米脱粒机2台,种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经济富裕带来精神富有,全村有65户农户被乡政府评为美丽庭院。2004年以来,东平村多次被市政府评为先进村;2019年,被市政府评为“四好农村路”示范村。在他的引领下,有50户村民申请进入吉林省千万头肉牛养殖行列,全村规划养牛800头,人均1.6头。工程启动后,东平村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23年来,高岩不辞辛劳为村民谋福祉。谈起对村民的关心,大家总有说不完的话。村民韩某某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六年级时去了省孤儿学校,高岩一直惦记着她的学习生活情况,与韩某某的舅舅共同担起责任,资助她完成了大学学业。村民马向来一直单身,2009年在内蒙古打工时发生意外,因自身责任造成下肢致残。高岩得知消息后,及时向乡政府汇报,研究救治办法,与相关部门协调,给马向来定为二级伤残,接到乡养老院生活。每每提及高岩情系村民、为人解难的事,村民们都会如数家珍。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高岩向党组织、乡亲们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坚守,为党旗添光彩、为村民谋幸福,赢得了村民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