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宁
魏建华、朱长剑是通榆县瞻榆镇古榆新村居民,夫妻俩均是瞻榆镇明德小学教师。他们的家既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家人遵纪守法、互敬互爱、文明和谐,积极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工作至今,魏建华先后被评为通榆县优秀班主任、师德先进个人、语文名师、国培专家等荣誉称号;2021年7月,魏建华、朱长剑家庭被评为白城市爱党爱国类“文明家庭之最美家庭”荣誉称号。
尊老敬老,从细致入微的生活小事着手
魏建华和丈夫朱长剑的父母均已70岁左右,虽然生活能够自理,但是一直体弱多病。只要有空,他们就往父母家跑,送一些生活用品和水果,给父母做爱吃的午餐和晚餐。2019年,魏建华的母亲身患严重的胆结石,每天被病痛折磨。夫妻俩决定带老人求医问药,携手奔波在白城、长春等地带母亲看病。看病检查期间,又查出母亲罹患甲状腺癌,这如晴天霹雳的噩耗并没有击垮他们,而是激起了他们与母亲共同战胜病魔的决心。然而,命运并没有给他们夫妻喘息的机会。此时,魏建华的婆婆也因肠道出血住进医院,也需要进行手术,夫妻俩自此开始了两边照顾老人的忙碌生活。双方父母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中,感受到了儿媳和姑爷的爱。
勤奋工作,无私奉献青春年华
曾在村小学勤勤恳恳工作的魏建华,回忆起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说:“那时,每天骑着摩托车来回往返,路特别不好走。有一次放学回家,风特别大,刮起的漫天黄沙让人睁不开眼睛,但也坚持了下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她一干就是十几年。
近些年,她来到镇上的学校工作,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较以往增加了好几倍,但她从未抱怨,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春去秋来,她每天都要批改近百份作业,就连下课也“埋”在学生堆里。因为她放心不下学生,上厕所跑着去是常事。从手把手地教学生们写字,到每个课间和他们一起玩耍;从每一次阅读课上的悉心讲解,到为学生们细心地排除每个“拦路虎”;从每一次作业的认真批改,到针对问题与学生面对面的耐心讲解中……学生们和魏建华的心渐渐地近了。
平平淡淡教学是她的工作,她想每天坚持为学生多付出一些,学生长大后才会为社会多作一些贡献。
相夫教子,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家庭重担
除了教导学校的学生外,魏建华在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更是有章有法。她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入手,给孩子订阅和购买了大量的书籍,通过领读、导读、自读和快速浏览等方法,让她的孩子能够积极主动地朗读和学习,并且通过阅读增强了理解能力,提升了分析能力,对于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同时,魏建华特别支持理解丈夫的工作,和她一样从事教育工作的朱长剑是学校的业务领导,日常工作特别繁忙,导致他对家庭的照顾少了一些。魏建华虽然每天都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但她总是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把工作和家庭管理得井井有条,让丈夫全身心投入工作。
帮学助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自从魏建华工作以来,每学期她都会自掏腰包,为班里贫困家庭的学生买书、衣服以及学习用品等等。她说:“对待每一个孩子都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温暖。”学生们对待她也像亲人一样,非常信赖她,纷纷立下誓言要勤奋学习,将来做一名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除此之外,魏建华还经常带领学生们到敬老院看望老人、到街道打扫卫生等等。她说:“要让学生们多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而且还为社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脱贫攻坚中,魏建华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深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与贫困群众唠家常,与其一同干农活,为其办实事解难题,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魏建华把一腔热诚满腔爱全部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做到了问心无愧。她说:“我爱我的工作、家庭和学生,但更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美丽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