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娅楠 孙泓轩
石云虹,女,1979年2月出生,汉族,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吉林省白城市六届人大代表。2003年参加工作,曾从事农村卫生工作10年,2013年7月担任镇赉县建平乡大岗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石云虹一贯严格要求自己,勇于创新,恪尽职守,以服务为己任,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团结和带领大岗村“三委”班子,从村民最盼、最愿、最急、最难的事做起,尽心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在她的带领下,村党组织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村容村貌得到逐步改善,村集体经济也正在逐步走向壮大。
心系群众,做老百姓的贴心人。石云虹是土生土长的建平人,从小她心中便种下了服务家乡,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种子。1997年毕业后毅然返回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一干就是10多年。2013年,石云虹任大岗村村党支部书记。大岗村全村1332户287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72户1425人,贫困发生率超过50%,是镇赉县最大的贫困村之一。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世代靠天吃饭。为了准确掌握全村经济发展状况和村民基本生产生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她带领村干部深入各家各户进行调研摸底,掌握了真实、详尽的第一手资料。大到扶贫解困,小到邻里关系,都是她的工作范围。不管酷暑寒冬清晨日暮,还是节日假日,都是她的工作时间,村里大事小情她都了如指掌,村里男女老少都是她的亲人朋友。30多岁正是女人最爱美的时候,她却总是忙碌在田间地头和风里雨里,毫不顾忌日益黝黑的皮肤和日渐沧桑的容颜。30多岁正是女人家庭责任最重的时候,却总是忘记关心已步入高中阶段的孩子,总忘记陪伴哪怕近在咫尺的双亲,还总指使爱人为村里做义工。通过几年如一日勤勤恳恳的工作,以前轻视她的人开始敬重她了,以前疏远她的人开始走近她了,以前诋毁她的人开始维护她了,以前不理解她的人开始配合她了。正是凭着一腔对工作的执着和对村民的深情,凭着坚韧和刚强,她得到了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拥护和赞赏,成为了老百姓真正的贴心人。
勇敢担当,做村干部的带头人。干群关系始终是基层工作的难点,她深知作为一名年轻女性,要让其他村干部服气、让老百姓认可,除了加强自身的学习和历练之外,还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灵活的工作方式方法,以理服人、以制度管人、凭公心做事。首先,她坚持定期带领班子成员和村干部加强学习,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研究部署村里具体工作,做好组织实施和指导督查。其次,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并把各项具体工作以进度表的方式记录在案,直观、详尽地反映了工作成效和不足之处,用于对照和指导各阶段的工作。三是健全机制,改善村党支部、办事大厅服务条件,建立诉求代理代办制度,为村民代理代办日常琐事;建立党建活动田一公顷,为村党组织和党员搭建活动平台;组织干部党员结对帮扶重点户和贫困户,重点解决其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四是宣传动员,把走访入户、电话调度、会议讲解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努力做到“不忘每一户、不忘每一人”,切实发挥了广大群众参与各项工作的主体作用,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五是明确责任,对每位村干部在具体工作中的角色进行了分工,而她本人则始终冲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要带好团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又要深入群众、调动村民积极性,工作量和压力可想而知。大岗村是一个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的贫困村,为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她迎难而上,放弃了无数个节假日,竭尽所能地跑项目、寻帮扶、督工程、做思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有效调动了村民共建美好乡村的热情,取得了帮扶单位和广大村民的的信赖。
狠抓精准,做脱贫攻坚的引路人。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支部成员、党员对贫困户或返贫户进行“一帮一、一带多”形式的帮扶。在教育帮扶上,对建档立卡中因子女上学致贫的24户73人,跟踪推动各项政策落实。积极帮助争取对贫困家庭高中生免除学费;积极争取让贫困家庭中高职在校生参加“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助其完成学业和家庭脱贫。在兜底保障上,对全村年高多病的贫困户28户59人实行兜底脱贫,按规定发放基本养老金和高龄生活补贴、发放残疾人专项补贴,将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孤寡老人中的贫困村民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范围。开展智志双扶。通过举办科普和农业技术讲座、开办远程教育、引进外部农业企业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政策法规和农村实用易懂易会技术培训,使该村从传统农业种植养殖到现代高科技高效率或绿色农业种植养殖转变。调整种植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农户种植小冰麦、高粱、谷子、糜子等经济作物,逐步增加家庭收入。针对缺少项目、缺少资金的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依托省公信厅包保单位扶持,培训其掌握特色种植的新技术,帮助其争取项目贷款建设庭院大棚,种植时令有机瓜菜,以实现增产增收。同时,大力扶持已有的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助其做大做强,把全村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注入合作社享受入股分红,助其脱贫。在石云虹带领下,村民的精神面貌有了显著改变,脱贫致富成了全体村民的一致目标。
开辟新路,做科学发展的拓荒人。特色产业项目在大岗村顺利落地并有了良好开端。目前已形成了玉木耳、棚膜葡萄、小冰麦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玉木耳项目。与吉林农大李玉院士团队合作,引进玉木耳栽培技术,成立宏瑞种养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玉木耳产业,实现贫困户分红全覆盖。目前,已建成200平方米21栋玉木耳种植大棚,玉木耳年产量达到1.5万公斤,申通过了SC认证、注册了“鹤羽情”品牌商标,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玉木耳生产基地,年产值超过80万元,并可带动贫困群众50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基地被省质监局确定为“玉木耳生产农业标准化扶贫示范园”。棚膜经济示范项目。结合大岗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以省农科院等单位技术指导为依托、建设以阳光玫瑰葡萄为主的棚膜经济产业示范园。示范园占地2.5万平方米,修建900平米日光大棚18栋,葡萄栽种规模近1万株,引导开展标准化种植。稳步发展小冰麦产业。发挥镇赉县多年种植小冰麦经验优势和地域优势,与吉林省农科院小麦所、长春迪莉娅食品有限公司合作,优选10公顷土地,开展“小冰麦+燕麦草”试验基地项目。2019年9月,大岗村玉木耳正式入驻台湾吉林物产馆,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提高。2020年玉木耳、小冰麦面粉销售额已超过100万元。
注重民生,提升百姓幸福指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大岗村争取帮扶资金2200多万元,用于发展扶贫产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屯内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修建排水沟等。其中,建设两个扶贫产业基地、硬化屯内路24公里、文化广场5座、卫生室1个、安装路灯130盏、排水沟1.5万米、铺设彩砖1.5万平方米、修建围墙3万米、新建大岗小学校舍500平方米、修缮村部、改建文体活动室和党建活动室。对366户贫困户房屋进行重建或修缮,自来水全部入户,室内卫生厕所改造工程正在实施推进,大岗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老百姓幸福感显著增强。
防控疫情,确保百姓安全健康。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石云虹严格落实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各项工作举措,组织70余名村党员干部、包村干部、驻村干部和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24小时死看死守。对疫区及域外返乡人员实施“四位一体”防控包保,开展代买代购,送货上门。及时协调解决了急需的防疫口罩2000个、消毒液200桶。为原在省外就业、现在不能返岗的人员,提供招工信息。对有返贫风险或边缘人口,通过落实公益岗位、申请提高保障待遇等手段,增加收入。开展入户走访和电话随访,摸清在家学生底数,确保所有在家学生能上网课,指定专人为学生打印复印学习资料和提供无线网络。坚持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与生产一起抓,与省农科院对接,确保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类保障物资储备到位。开展疫情防控常态化,实施网格化管理,筑牢百姓安全“生命线”。
2020年底,大岗村圆满完成脱贫攻坚国家评估验收。如今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不断增加,扶贫工作、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取得了显著成果。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女干部,石云虹一直在用她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职责。在她娇弱的身躯里,跳动着一颗全心全意为百姓的心;在她坚定的步伐下,一条引领全村百姓脱贫致富的道路正在不断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