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柿子咬一口满嘴甘甜,让人欲罢不能。可柿子虽好吃,也要“柿”可而止,否则嘴过瘾了,肠胃可就要闹别扭了。尤其是对于胃肠功能不好的老年人来说,空腹一次性进食大量柿子,很容易被结石找上门,胃胀胃疼、恶心呕吐不说,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肠梗阻危及生命。
不熟的柿子富含鞣质 别与虾蟹等同吃
济南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所主管医师赵孟源表示,柿子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黄酮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氨基酸等,含有的果胶也比较丰富,这种膳食纤维能增强胃肠道蠕动,保持肠道健康以及维持正常消化功能。柿子中的黏液性物质还能在胃肠道中形成一层保护膜。另外,柿子含有的芦丁和黄酮苷、胆碱、胡萝卜素、水杨酸等成分,有清热止咳功效,对于秋燥引起的咳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但是,柿子虽好吃,吃不对也有风险。有人说,鸡蛋、牛奶、螃蟹等食物跟柿子相克,不能一起吃。主要是鞣质的原因。
未成熟的柿子或软枣含有鞣质,其含量可高达20%。柿子中还含有树胶、果胶等物质,鞣质在胃酸作用下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鞣酸蛋白,当胃酸过多时,鞣酸蛋白和食物中的果胶、纤维素等,把食物残渣黏合在一起,会形成胃石。
越是不熟、口感越涩的柿子,所含的鞣质越多。对特定人群来说,就算是熟透了的柿子也不能随心所欲。
空腹吃了仨柿子 胃里长出大结石
山东省妇幼保健院消化内科曾接连在秋冬之季收治了多位胃石症患者,大多是空腹吃了太多柿子所致。一位五旬患者,空腹吃了3个柿子,结果胃里长出5厘米大小的结石。尤其是牙口不好的老人,更喜欢软一点的东西,像柿子和软枣等,又软又甜,不知不觉就吃多了,等到胃不舒服了来就医才发现,原来贪嘴惹祸,长了胃石。
专家指出,胃石症易发生在老年、消化不良、胃轻瘫、糖尿病、既往有消化性溃疡、胃大部切除等患者中,其原因可能与这些患者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调节功能下降等有关。临床上以五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主,年轻人患病的相对较少。胃酸过多、胃蠕动慢也是促发因素。所以,平时有胃动力不足的人群,要尽量少吃甚至不吃柿子,实在想吃就选择熟透的柿子,少吃且不要空腹吃。
对早期胃石 可口服药物或喝可乐
专家指出,胃石形成后小的胃石一般不会产生什么症状,随着胃肠蠕动会经粪便排到体外。大一些的胃石,会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溃疡,引起上腹部饱胀、疼痛、恶心、呕吐等。不大不小的胃石排不出去,还会导致肠梗阻。随着时间延长,胃石会逐渐变硬,碎石难度大大增加,患者也要多遭罪。
所以,如果在吃了大量山楂、柿子、大枣,尤其是空腹状态下,出现上腹部饱胀、疼痛、厌食、恶心、呕吐等不适,要警惕胃石,及时去医院就诊。
B超、钡餐或胃镜检查,都能发现胃内异常,可明确是否存在胃石。胃石早期形成时一般比较软,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好。可口服碳酸氢钠和抑酸药,可乐也可以,能中和胃酸,使胃内变成中性或弱碱性,胃石变得松软、破裂,随大便排出体外。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