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琦 白刚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习惯称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
办学期间,东北老航校先后4次搬迁:1946年4月,从通化搬到牡丹江;1946年11月,从牡丹江搬到密山;1948年3月,从密山搬回牡丹江;1949年3月,从牡丹江迁到长春。1949年11月18日,根据中央军委“先办航校、再建空军”的指示,我军先后成立了7所航空学校,老航校的骨干力量陆续输送到各个航校和其他有关单位。因此,东北老航校被称为“人民空军的摇篮”。
1949年11月2日,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至上世纪80年代,我国航空事业长时期是军民合一的局面,因此东北老航校也被称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今天校部坐落在长春的空军航空大学,是人民空军主体战斗力生成的唯一源头,其前身就是东北老航校。
在艰辛的奋斗中,东北老航校人孕育形成了东北老航校精神。202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空军航空大学视察时强调,要铭记光荣历史,把东北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
一、东北老航校精神内涵意蕴
东北老航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东北老航校光辉历程的高度凝练,是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包含“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四个内容,每个内容都有其深刻的内涵、丰富的意蕴。
(一)团结奋斗是东北老航校精神的力量源泉
东北老航校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有我党早期派往苏联学习的航空技术骨干,有经过长征和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有参加革命时间不长的年轻学生,也有从汪伪和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还有日籍留用人员。这些人员思想觉悟高低不一,文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作风习惯松严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办航校,团结各方面人员上下同心,形成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是办好航校的唯一出路。
1.坚持党的领导是团结奋斗的核心。人民空军党缔造,人民空军忠于党。从航空队到航空总队、航空学校,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具体工作是在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一般简称东总)领导下开展。1947年6月,有6位起义人员和航校的2位同志联名向航校领导提交了一份《八人意见书》,提出:由他们飞战斗机,而由新疆航空队回来的红军干部当飞行教员。校领导研究后,初步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定在飞行教员训练班结束夏训后照此意见办。新疆航空队回来的红军干部得知这一情况后召开支委会,一致认为:由谁来飞战斗机、培养什么样的飞行员,是关系到党的建军原则方针的问题。战斗机应由共产党员干部来掌握。他们派人向航校领导和东总首长反映情况。东总的刘亚楼、谭政两位首长听到汇报后,向航校发电报指示:按新疆航空队同志提出的建议办。按照东总的指示,航校加深了对“航校应该依靠谁、培养谁”问题的认识,决定由新疆航空队回来的同志改装和掌握隼式战斗机。
2.确立奋斗目标是团结奋斗的基础。东北老航校团结奋斗靠的不是功名利禄,不是军功赏格,靠的是追求,也就是奋斗目标。1946年,航校遇到了三大难题,一是理论教学能否进行下去,二是没有初级和中级教练机如何飞行,三是没有航空汽油如何进行训练。任何一个问题不解决,航校都办不下去。靠什么凝聚大家呢?靠党中央关于“一定要把航校办起来”的伟大号召,将其作为团结奋斗基础的目标,靠着这个目标解决了一个个办校难题。
3.执行决策部署是团结奋斗的关键。东北老航校始终贯彻执行党的争取、团结、教育、改造各类人员政策,尊重、珍惜技术人才,形成了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局面。1946年4月,航校领导在通化暴动刚过两个月的情况下,决定让日籍飞行员参加空中转场。当宣布这个决定时,引起了日籍飞行员很大的震动,林弥一郎和一些日籍飞行员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说:“中国共产党对我们是宽大的,是实事求是的,是信任的。”结果,在将近一个月的空中转场中,所有的日籍飞行员都认真负责地把飞机安全地飞到指定地点,大塚等4名日籍飞行员因偏航撞山献出了生命。当时,还有一批日籍人员和中国同志一起到长春搜集器材,由于国民党进攻长春,他们和中国同志失去了联系,但没有投奔国民党,历经波折后步行回到了航校。
4.发挥骨干作用是团结奋斗的支撑。党员干部也有思想问题。航校老领导常乾坤回忆说,有的干部一来就遇上航校搬家,行军途中还要求背长枪、站岗放哨,觉得到航校比在陆军当干部辛苦;有的干部要求学飞行,达不到目的很不高兴;有的干部和学生对办航校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感到航校难以为继、丧失信心,要求调动工作,等等。1947年12月下旬,副政委薛少卿主持召开了航校党委民主生活会,进行统一思想工作。王弼和常乾坤等领导同志都作了深刻的批判与自我批评。参会的红军干部也作了自我批评,检讨“总部航空队”是老大思想,航校“舍我其谁”思想带有片面性,对团结也不利,表示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克服。航校在整顿中上下通了气,解除了很多人心中怨气,消除了领导班子成员和红军干部之间的隔阂,树立起了同心同德、同甘共苦搞好工作的良好风气。
5.发扬民主是团结奋斗的保证。东北老航校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发扬三大民主,通过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来统一思想。航校飞行一期学员、原空司副参谋长姚峻和原广空副参谋长孟力回忆说,在老航校里,常乾坤之所以深受大家的尊敬,就是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老航校到处充满了团结的空气,靠的是发扬民主,特别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比如,航校实物教学、直上“九九”高教机、酒精代汽油,就是靠民主讨论解决的。
(二)艰苦创业是东北老航校精神的核心内涵
创办航校正处于建立东北解放区的艰苦时期,当时,国民党军发动猖狂进攻,敌机经常来空袭,日伪残余和土匪特务不断骚扰破坏,物资供应极为困难,航材、油料缺乏,而且东北地区冬天气候异常严寒。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教育训练,其艰苦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1.艰苦创业体现在不怕吃苦。东北老航校创建者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乐于当“团长”。东北的冬季气候通常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火炉在临睡前燃一阵便熄灭了,室内温度很低,大家睡觉时一钻进被窝便缩成一团儿,同志们风趣地说,这是当“团长”。有人写诗描述道:“长夜风雪吼欲狂,衣单被薄镀银光。蓝天壮志聊一阵,当个团长入梦乡”。
2.艰苦创业体现在敢于担当。老航校创建者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靠担当克服困难。比如张开帙回忆:当时的飞机十分破旧,有的一架就有100多个洞。飞机之所以都破旧得这样厉害,是因为老百姓痛恨日本人,在飞机上扎了许多洞。要修好这些飞机,实在不容易,不仅技术上难题多,还缺少必要的技术资料、工具和原材料。搜集到的破旧飞机运到通化以后,航空队马上组织人员开始抢修。没有维修记录,哪有故障就修哪里;缺少航材,就把几架飞机上的零件拆下来集中到一架上使用。曾经有一架飞机蒙皮上打了120多块补丁。有一架飞机的一叶螺旋桨打断一截,就把另一叶锯短以保持平衡,照样飞上蓝天。
(三)勇于献身是东北老航校精神的血性胆气
老航校是在战火纷飞、情况复杂、环境险恶的条件下工作的。由于任务紧迫,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很难照顾职务待遇等个人利益,有时甚至要求付出更大牺牲。
1.勇于献身就要正确对待个人利益。放下待遇学飞行是当时学员们的普遍选择。1946年6月,一期机械班、二期飞行班学员王海,经莒县、诸城、高密、平度等地,风雨千里到了丹东,一道选择题摆在他的面前:留在当地工作,或是继续奔赴航校。留地方工作颇具诱惑力,由于当地干部奇缺,凡是来自关内、经过战争考验的,都能得到重用。但王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继续徒步前行,穿过长白山原始森林,最终到达老航校驻地。
2.勇于献身就要正确看待生与死。老航校创建者为了建设航校,宁要航材不要命。1946年3月1日,航校在通化成立,对外番号是“三一”部队,老百姓听不真切,又见拉的都是破烂飞机,零七八碎的东西,就称他们是“垃圾”部队。刘亚楼后来说,贺龙靠两把菜刀创建红军,我们是靠破铜烂铁创建空军。为了搜集飞机、航材和设备,有的同志受伤致残,有的甚至牺牲了生命。学员毛景新在搜集搬运器材时被车压断了一条腿,落下终身残疾。王弼、顾光旭等人乘卡车冒着寒冷刺骨的风雪边走边查,辗转到了哈尔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日军731部队遗留在平房区的地下仓库搜集航材,他们回驻地不久就出现发烧、昏迷症状。经医院全力抢救,同去的5人有2个中国人和1个日本人大难不死,另有1个日本人和1个朝鲜族人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顾光旭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落下了口吃的毛病。
(四)开拓新路是东北老航校精神的显著特征
办航校是我党我军从未有过的事业,如果按照外国建设空军的经验,要在当时的环境和情况下办航校,简直是不可能的。创办初期,航校面临着一系列关系到能否办下去的大问题。
1.开拓新路必须敢于创新。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办航校,老航校人开动脑筋,打破常规,敢于创新,敢为人先,走出了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1946年夏航校开飞以后,随着学员人数不断增多和飞行场次的增加,油料消耗量越来越大。解放区不能生产,从外国进口也不可能。为克服这一困难,航校领导发动群众进行讨论。日籍技术人员提到,太平洋战争后期,日军曾被迫进行过用酒精代替航空汽油的试验。航校决定立即进行以酒精代替汽油的试验。经东总批准,研究小组以改进汽化器为重点,经过上百次试验,在把汽化器喷嘴加大到2.5毫米、酒精纯度提高到96%的情况下,调整进气阀和排气阀的间隙及点火位置,发动机可以正常运转。地面试验,发动机最大转速符合飞行要求。地面试车成功后,空中试飞成功。
2.开拓新路必须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老航校立足现实,尊重科学,不蛮干,不逞匹夫之勇,善于从具体实际出发,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1946年7月,飞行一期甲班进入飞行训练阶段,航校训练再次遇到“拦路虎”。各国培训飞行员都是先飞初级教练机,再飞中级教练机,最后飞高级教练机。但航校仅有4架“英格曼”初级教练机和10余架“九九”高级教练机,没有中级教练机。4架初级教练机破旧不堪,1架修复后试飞时发生故障坠毁,其余3架都不能使用。航校领导将这一问题交全校讨论,大家认为学员训练不能等,只能想方设法“一步登天”,越过初、中两级教练机,直上“九九”高教机训练。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航校领导发动群众摆问题、想办法。针对“九九”高教机飞行速度较大、操纵困难等情况,采取了反复进行座舱练习,着重掌握起飞着陆要领,增加带飞时间,严格考核制度,确保有把握才放单飞等一系列措施,把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紧密结合起来。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学员都陆续放了单飞。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子,就这样被闯出来了。
二、东北老航校精神时代价值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人民空军建设发展,着眼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作出“努力把人民空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的战略擘画,并在2020年莅临长春,视察空军航空大学,发出要把东北老航校精神发扬光大的指示号召,为我们明确了新时代加强人民空军建设的引领指南。
(一)坚定信仰牢记崇高使命
东北老航校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靠的就是办好航校建空军的信仰追求。信仰既是奋斗的灵魂,也是团结的基础。只有在信仰的旗帜下,才能凝聚起人民群众和官兵的信念意志,汇集成最强大的奋斗力量。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我们要牢记崇高使命,笃定建功空天理想追求,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和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沿着习近平主席标定的航向奋飞,自觉投身建设强大人民空军的伟大实践。
(二)不忘历史发扬斗争精神
从1924年我们党选派党员学飞行,到1949年人民空军成立,再到新时代现代化战略空军初成,凝聚了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追求,经历了几代空军人的接续奋斗。进入新时代,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继“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又提出了建军百年奋斗目标,并为我们绘定了“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壮伟蓝图。我们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新,为将空军航空大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校不懈奋斗。
(三)赓续血脉锻造新型人才
东北老航校办学的硬件起点虽然低,软件起点却很高,其中之一就是校领导和教员骨干的素质高,他们当中既有后来担任空军首任司令员的刘亚楼、曾任空军副司令员的常乾坤,也有我党多方培养储备的优秀航空人才,还有日籍留用人员。强军事业呼唤强军人才。东北老航校的办学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建设世界一流空军必须有一流的英才方阵。党中央、中央军委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把飞行人员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工程,努力锻造能够担当强军重任的高素质干部和人才队伍。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理念,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大局的大事来抓,切实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倾力打造新时代强军兴军人才矩阵。
(四)勇闯新路推动改革创新
当前,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和军队重大战略,空军航空大学的建设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军校的战略目标为我们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时代要求。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热切响应新军事变革的大潮呼唤,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强化改革创新”的指示要求,大力传承弘扬东北老航校开拓新路的创新精神,前瞻把握院校转型建设发展的时代大势,以不进则退、只争朝夕的紧迫忧患,持续激发全校官兵干事创业的热情动力,以高度政治自觉和强烈使命担当,紧盯空天领域发展前沿,坚持自主创新,勇于自我变革。
这就是诞生在吉林省的东北老航校,是空军主体战斗力生成的唯一源头,是飞行员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和将军的摇篮。东北老航校精神映照着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是我军一向坚持的团结奋斗历程的生动体现。在强军兴军的征程中,我们要牢记习近平主席的重托,大力传承弘扬老航校优良传统和红色基因,为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空军拼搏奉献!
(据《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