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
 工作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用生态价值转换理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建设新时代生态白城、实力白城、美丽白城、幸福白城。
 奋斗目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力争到2026年综合实力跻身全省中游,成为吉林西部重要增长极和关键支撑点。
 "1433"发展要求
 树牢“一个理念”
 ▶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转换理念,全力推动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要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以保护生态资源、筑牢生态屏障、守住生态底线为前提,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和生态产品价值。依托水林草湿、特色农业、后备耕地、风光资源等优势,一体推进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和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要突出生态价值引领。用“生态+”牵动低碳发展、智慧赋能、绿色筑基,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生态项目生成,打造“两山”理论实践高地。全链条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让群众享受更多“绿色福祉”。
 ▶要强化生态资源运营。突出资源换项目、资产变资金、产品创品牌,健全生态补偿、有偿使用制度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开展生态资源指标交易,实现生态价值高效转换。全力打造生态价值转换示范区,发挥未利用地集中连片、风光热优质富集的独有资源优势,利用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的特有政策优势,坚持整体谋划、多规合一,强化政策集合、项目集成,构建水林草湿生态耦合系统,打造水地空立体生态产业模式,综合呈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让白城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更有“金山银山”的价值。
 明确“四个定位”
 ▶建设区域中心城。对标中等城市标准,打造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以建设“六个中心”为重点,创建国家园林城、全国文明城,有效提升市区“首位度”、产业“集聚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构建城市发展的“白城样板”。
 ▶建设生态经济先导区。坚持“大生态”理念,争创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以完善生态经济体系为导向,统筹低碳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一体发展,绿色产业占据“半壁江山”,构建生态经济的“白城模式”。
 ▶建设乡村振兴创新区。紧扣生态农业,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完善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为关键,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建立符合实际的产业联结、组织联建、治理联动机制,建成一批农业产业强镇、美丽休闲乡村,构建乡村振兴的“白城路径”。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突出全区域全要素系统治理,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以完善“六位一体”示范体系为抓手,实施“四大生态工程”,打好“五大保卫战”,生态系统整体修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蔚然成风,构建生态建设的“白城经验”。
 破解“三个瓶颈”
 ▶破解“水”瓶颈。关键要解决好“引水”和“留水”的问题。充分利用洮儿河常态补水机制,推进引水入城项目;合理开发嫩江水资源,实施引嫩济洮工程,形成河湖连通、江河互济的区域水系,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要,用循环水生态改善区域“小气候”。
 ▶破解“地”瓶颈。重点要解决好“增地”和“改地”的问题。依托491万亩耕地后备资源,系统实施盐碱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范区建设项目,推进保护性耕作,实行良种良法,打造全省增粮主战场。抓好土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跨省交易,让荒废盐碱地变成“摇钱树”。
 ▶破解“电”瓶颈。核心要解决好“用电”与“送电”的问题。坚持消纳与外送“两条腿”走路,探索余电制氢、电企直供,推广清洁能源供暖,以“共建共享”理念做优绿电产业示范园区;推进“吉电南送”工程、清洁能源上网,全方位提升电力输出能力,以绿色优质电打造项目“集聚地”。
 强化“三个支撑”
 ▶强化规划支撑。坚持规划引领,绘好跨越发展“施工图”。树立规划意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学谋划发展定位、主攻方向、实践路径,做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预期与结果相一致。突出规划编制,秉承系统思维、整体观念,依托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编制重点领域市级总体规划、各地区域规划、部门分线规划,建立完备的“1+N”规划体系。严格规划执行,注重规划即法、有法必依,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
 ▶强化项目支撑。坚持项目为王,做好投资拉动“大文章”。抓实项目谋划,突出工业主导,树立“产业树”理念,聚焦新能源、氢能、农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深度谋划储备一批全产业链项目。加强项目引进,准确把握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空间布局和新产业新业态,统筹开展“上争”“外引”,打造专业招商队伍,必保实现“5+3”目标。推动项目落地,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把所有资源、力量、政策向服务企业倾斜,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强化要素支撑。坚持需求导向,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聚合政策要素,围绕推动“两带一基地”建设,向上争取政策支持,研究出台配套办法,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激活资金要素,秉承“开源”“节流”“统筹”理念,用好用足专项债,以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努力实现资金活水充盈。提升科技要素,搭建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平台,推进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服务,持续注入新动能、增添新活力,让白城发展基础牢固、步伐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