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
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为动物。如SARS冠状病毒在2002年从果子狸传播给人类,MERS冠状病毒在2012年从单峰骆驼传播给人类。而本次爆发于我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原生宿主很有可能是蝙蝠。其实,许多冠状病毒的天然宿主都是蝙蝠,病毒经过演化变异,完成了蝙蝠—中间宿主—人的传播。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进行传播。
因此,奉劝大家不要吃未经检疫合格的野生动物、生鲜等食品。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以呼吸道传播为主。主要传播途径有飞沫传播、粪口传播和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传播)以及大小不同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就目前的感染情况来推断,飞沫传播应该是传播的主要途径,病人通过咳嗽、打喷嚏、共同聚餐等途径将病毒传播给身边的人。
冬春季受气候和人员流动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局部大爆发。因此,我们需要釆取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环境消毒、外出戴口罩、少去公众场所等措施来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
“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规律,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独立的生命系统,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存活。在新型冠状病毒进入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病毒可能会随机出现复制错误,导致核苷酸序列改变,这就是我们说的“突变”。当“错误”累计到一定程度时,一种新的变异毒株就产生了。
德尔塔变异毒株(Delta)
德尔塔变异毒株最早于2020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2021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将此变异毒株(B.1.617.2)命名为“德尔塔(Delta)”。
德尔塔毒株具有亲和人类,耐热性强等特点,其传染性和传播能力显著增强。“德尔塔”病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烧、干咳、乏力、味觉减退或消失等。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Omicron)
2021年11月,英国专家称,在非洲南部国家博茨瓦纳发现的新冠病毒变种B.1.1.529很可能是“超级变种”,其毒性和传播性很可能比现有的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更可怕。世界卫生组织举行紧急会议,讨论B.1.1.529变异毒株。会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声明,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奥密克戎(Omicron)。
与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拥有更多的刺突蛋白突变,这些变异多样化,且大部分位于与人体细胞相互作用的区域。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存在诸多变异,但病毒生物学特征和传播途径并未发生颠覆性变化。加强疫苗接种、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群聚集等,仍然是应对病毒传播十分重要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