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岁首农闲时 乡村别样情
清清爽爽过年
愿做国家腾飞“助推器”
畅享消费特惠 欢度新春佳节
“进口货”该怎么买?国际邮件如何安全消杀?
“物传人”可能性如何应对?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2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丽乡村行”系列报道之一
岁首农闲时 乡村别样情
——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洮河村新春叙事
●本报记者 李彤君 张殿文 文/摄
 

编者按

乡村振兴是华夏大地上振奋人心的梦想,也是亿万农民深切的期盼!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在美丽乡村建设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充分展示白城各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层实践,反映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美丽乡村行”系列报道,探寻白城乡村振兴发展经验,记录我市农村、农家、农民的动人故事、勃发生机,以及美好期盼。

伴随着2022年新春的临近,记者走进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洮河村,看看农闲时节,这里的村民在忙什么?

洮河村只有一个自然屯,叫大陶河苏屯,村民加起来不足1000人,近一半的人外出打工,只有到年根儿的时候,打工的400多人才拖家带口返回屯子,这往往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

记者一行进了屯子,却没有看到以往的热闹,接待并陪同我们采访的是村党组织书记李国清,面对我们的疑问,他说,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家家户户都不串门了,村里天天用广播、微信给大家提供防疫知识和防疫信息,村民们也非常有觉悟,非必要不聚集。

洮河村给记者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村民的觉悟很高。

但日常生活中,光靠觉悟是不够的。李国清说,以前村里有打小牌的,尤其是农闲的时候,猫冬俩月,有的人能把一年挣的辛苦钱都输个溜干净儿。这几年这种情况没有了,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家家比着干,谁也不想落在人后,都想着咋能多挣钱,把日子过起来。

以前没有疫情出现的时候,村部里有老头老太太过来打扑克,现在不聚集了,大家都说,消停在家就是为国家作贡献。

走进村部,还没来得及坐下,就遇到了脱贫户梁普民老人急火火地找上门来。

原来,67岁的梁普民是一名老党员,有着20多年的党龄,可因为身体原因,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家里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走下坡路。多亏了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使他家脱了贫,还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

是啥着急的事儿,让梁普民一瘸一拐地上村部找书记呢?原来,村里有人把外出务工、买卖农副产品的这些人发动起来,建了个群,平时给村里人和外面的招工部门搭个桥,一面方便了用工部门招人,一面也为农闲时的村民能找个合手的活计赚点儿“外快”牵个线。于是,大陶河苏屯出了这么个“经纪人”。

按说这事,患有严重的双膝滑膜病变的梁普民是搭不上边的,可他也不知道听谁说的,像他这样身体的人,有些活儿可以拿到家里来干,于是他找到了这位“经纪人”,可人家一口给回绝了。

这位“经纪人”,也是建微信群的人、张罗事的人,叫藏娟,是个刚过40岁的农村妇女,当她满头是汗被李国清叫到村部的时候,身上还沾着草屑和灰尘——她正帮村民老高家扒花生呢。她管梁普民叫老叔。

李国清性子直爽,开门见山就问藏娟关于用工的事儿。还没说上几句呢,话就被粗门大嗓的藏娟给打断了。

藏娟的微信群,春天招育苗的、坐水种的,夏天招护青的,秋天的活计最多,摘西瓜、扒苞米、编大蒜等等,冬天相比闲一些,但农副产品的买卖开始多起来。个人家的鸡蛋、花生和自产大米、白面,以及进了腊月杀的年猪肉、牛肉,都拿到群里来卖。群里一发消息,有人卖,有人买,自行交易,乡里乡亲住着,谁也不敢短了斤两,传出去也丢不起那个人。偶尔也会有一些手工活,可以领回家里去做,定期交活,赚手工费,可这样的活儿基本上都是手急眼快的年轻妇女干的。

这些活儿,梁普民是干不了的,用藏娟的话说:“您老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光听别人说能找个活儿、挣点钱,哪那么容易。您现在是脱贫户,合作社也给您分钱,您就待着得了。”

梁普民非常不乐意,他反复说:“自己是有病,可是帮扶的时候区里领导已找专家给看过病了,现在身体比以前强多了,党和政府让我们脱了贫,可我们不能总躺着不动啊,总得自己活动活动,干点力所能及的,不能坐享其成啊,你那有啥活儿,我能干的,就给我点儿,我和老伴保证不给你耽误事儿。”

梁普民的一番话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李国清和藏娟一边向他解释一边安慰,梁普民带着失望的表情离开了村部。

送走梁普民,李国清对藏娟进行了批评,这让我们很诧异。也是从李国清的话语里,我们对村委成员有了全新的了解。

原来,村党组织副书记袁桂林是一名本科毕业生,曾是一名城里的高中老师,但他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村里创业,原因有两个:一是离父母近一些,可以在身前尽孝;二是内心有股倔劲儿,谁说回农村就没出息?就这样,袁桂林回家办起了养殖场,今年36岁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和选择的正确性。

村里的民兵连长石忠明也是一名大学生,曾经是北京奔驰汽车厂的一名技术员,他为啥回乡创业、放弃北京的生活?原因说来有些无奈:这家厂子女生太少,找对象费劲,北京又没个熟人,大龄青年成了择偶老大难。回到村里的石忠明不但找到了对象,成了家,而且有了很好的收入,日子并不比在北京差。

李国清说,为啥让有文化、有学历的年轻人走上村干部的岗位,就是看中了他们的综合能力和个人素质。让这样的年轻同志入党、成为村“两委”成员,为村民服务、为村子发展出力,脱贫攻坚才能取得胜利、脱贫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接下来的乡村振兴更需要这样的人。

绕了一大圈子,由批评藏娟说到村干部,最后李国清说:“咱们的村干部要是都跟炮筒子似的,来个人就一炮轰走,工作还干不干了?我们是村干部,你的微信群里,你就是‘群干部’,你得和颜悦色地做好每个人的思想工作,也要把梁大叔这样不在微信群里的人的思想工作做好,要不然,今天你告状,明天他有意见,你这个‘经纪人’早晚当到头……”

听了李国清的话,藏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触动,也许这位两个孩子的妈妈只是在村里有着良好的人缘,加上能张罗,就召集了这个300来人的微信群,可她没有想过如何做好管理,甚至有一天当成一项事业去经营。李国清告诉她,明年开春的时候,村里的采摘园肯定要扩大经营,那时候,将会发展成一定规模的乡村游项目,要想吸引游客来这里一日游,就得加大宣传力度,就要有与外界沟通的本事,到时不就有你的用武之地了嘛。好好干,肯定差不了!

李国清给藏娟提出了中肯建议,也为这个没有目标的“经纪人”打开了一扇“事业”的窗户,一下子透进了更多阳光。

冬日的阳光洒进村部的办公大厅,袁桂林和石忠明正带着同事们埋头忙碌着。李国清说:“在我们洮河村,党建引领始终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是我们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将是未来我们村乡村振兴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的村干部具备年轻化、知识化、实干型、奉献型等几个特点。你看他们,都那么任劳任怨,干在头里……”

记者在参观完采摘园后,预备返程时,李国清说,正好路过梁普民大叔家,你们要不要去他家看看?

就这样,我们走进了梁普民的家。一进屋,梁家正屋墙上的一幅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上面写着一句话:“美丽瀚海梦,脱贫攻坚情”。

梁普民家的房子是近年新盖的,屋子里暖暖和和的,梁普民的脸上溢满了笑意……此时此刻,我们真正理解了梁普民今天为啥“告状”和墙上这句话的真正内涵,这正是脱贫户“吃水不忘挖井人,脱贫不忘报党恩”的内心写照。梁普民要“干点儿啥”的想法,也是脱贫户对脱贫攻坚工作万般满意的集中体现。

洮河村无故事,但洮河村里有感动!

图为梁普民高兴地往墙上贴福字。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