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服饰样式(二)
候官亭
今年元宵节为啥比去年早11天?
人声鼎沸闹元宵
古画中的元宵节
彩灯高挂比星灿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2年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服饰样式(二)

满族服饰
盆底鞋
 

白城在未建置前,一直是少数民族居住地区,东胡、鲜卑、契丹、蒙古族都曾在此留下深深的烙印。大批汉族人进入通榆是在建置后,这时已经是清代晚期,其服饰受满族的影响,衣冠皆从满制。男子平时着长袍、马褂、白袜、青鞋。袍色多用灰黑或蓝色,马褂则用青色、料质以大布、花旗为主。农家一般用粗布,即“家织布”,腰间束带。俭者或不着马褂,只于内衣之外套蓝布大衫,长可过膝。冬月天寒,多着毡鞋、皮袜,多戴黑或褐色两耳帽(左右有两耳的毡帽)。如新年或遇喜事,富者着狐帽貂袍,腰束丝带,足着缎靴。贫者头戴毡帽,上着短袄,下着棉裤(布色多蓝),脚穿乌拉,有爱美者在鞋上堆云锦,名曰“云子鞋”。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服饰随着时代潮流的改变,从中山装、列宁服到军装绿。现在男人多以西装革履,夹克T恤为主,女士服饰鞋帽更是百花齐放了。

满族服饰

满族的传统服饰,既充满北方游牧民族的特色,又吸纳了汉族服饰的精华,显得更加丰富多样,富于变化。满族有尚白的习俗,以白色为洁、为贵,白色象征着吉祥如意。所以传统的满族服饰色彩多以淡雅的白色、蓝紫色为主,红、粉、淡黄、黑色也是其服饰的常用色。

满族最具特色的服饰是旗袍。旗袍,满语称“衣介”。从古代一直到民国时期,旗袍一直都是满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着的服装,分为单、夹、皮、棉四种,又分男式女式两大类。清初男子旗袍为圆领、大襟、箭袖,四面开衩,系扣绊,腰中束带。箭袖是为射箭方便,满语称“哇哈”,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冬季在棉袍外往往套一件长到肚脐、四面开衩、对襟的短褂,俗称“马褂”。清末,男式由四开衩改为左右两开衩,箭袖多改为平袖。随着时代的发展,男旗袍已渐弃不用,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并在不断演变中成为中国传统女装的代表。

坎肩也是满族人常穿的服饰。坎肩亦称背心、马甲、披袄、搭护等,满语称“窝龙带”。坎肩是在进关之后民族融合的产物,是由汉族的“半臂”演变来的。

满族鞋帽

满族有“女履旗鞋男穿靴”之说。早期满族男人多穿双凉鞋。妇女皆穿“平底鞋”“千层底鞋”。双凉鞋是满族男人的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千层底鞋用多层裕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锈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平底鞋鞋面一般用布或缎,色泽不一,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云头”,属家常便鞋。

绣花的旗鞋以木底为佳,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称“高跟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者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高跟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袷鞋多双脸,美者或用绸缎堆云锦,名日“云子鞋”。贫者著鞋为蓝色,称“青蛙”。靴子有夹有棉,可用缎、绒、布、革制作。按规定,官员穿方头靴,平民穿尖头靴;另有薄底快靴,俗称“爬山虎”,多为兵丁武士所穿。

乌拉是满族传统的防寒靴鞋之一,以猪、牛、鹿等兽皮(后多用牛皮)缝制而成。形状为前尖后圆,前脸拿褶、鞋底后面呈方形、钉大圆钉两个。鞋帮贯以六个鞋耳,鞋口近脚处垫以衬布,并用一细皮带联结鞋耳。鞋较宽大,穿时内着毡袜,并在鞋中充垫“东北三宝”之一的乌拉草。男子出远门者多穿俗称“蹚突马”的革靴,冬季内衬毡袜,轻便保暖。

满族所戴的帽子满语称“玛哈”,大致可分为礼帽、毡帽、暖帽、凉帽或便帽等。礼帽,又称四喜帽或“四块瓦”,有四个毛皮耳,皮耳缝以貂等皮毛,多为富家子弟所有。耳朵帽即毡帽,在天气寒冷的时候使用,有左右两耳,上缝制皮毛。满族妇女秋冬多戴“困秋帽”,式样与男帽略同,有檐,帽顶有盖花,并缀有飘带。多数妇女也常戴耳包。便帽、亦称小帽,六瓣缝合而成,俗称“瓜皮帽”,乃满族通常戴用的半圆形小帽,多为黑色。富人帽的正前面缀有碧玺或翡翠,亦有缀珍珠者,称为“帽正”。暖帽,有檐,即冬季戴用的毛皮毡帽。在毡帽耳朵上缝制各种皮毛,高档者有狐狸毛皮的。耳朵帽为黑色或褐色,左右有帽耳以御风寒。凉帽,也叫草帽,无檐、形如覆釜、用“得勒苏”草或竹丝、藤丝编成,有缀缨、尖缨凉帽、系孔誉翎凉帽之别。六合帽,帽面以六块绸缎拼合而成,俗称“六块瓦帽”,帽下沿镶有寸宽绣边,前端钉一个玉或翠的饰物,帽上方缀红顶。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特色服饰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白城市文联供稿)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