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景春
秋天,东大泡的高粱红了。
远去的红高粱,如今已很少见。为数不多的几块高粱田,还在盎然生长,它星星点点,孤傲地散落在田野上,格外醒目。给斑斓的秋色,又增添了几分火一样的热情。这些日渐长高,拔节的生命,泛起阵阵红晕,托起一片红彤彤的天。那壮美的中国红,感染着山川,熏陶着大地。它轻抚着秋的韵律,令人心旷神怡。也给本已转凉的旷野,增添了些许温存与暖意。这暖意,时刻感动着,我和我的朋友们。原来我们共同走过,映衬着这些高粱红的秋天。那是一段不曾平淡的日子,岁月中的故事,总能唤起人们,心中的信念与执着。
多年生活积淀,人们的普遍共识,这里凡是能种高粱的,都属于低洼易涝地块,且收成极不稳定。而今多已改种水稻,以此实现,高产稳产的多年夙愿。纵观近些年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是丰硕,是希望和喜悦,是生活质量的腾飞,更是底气与尊严。以前的低洼易涝地,如今也成了新的增长点。仅凭这些改变,高粱地的减少,反而是一件好事。
前些年,家东的大泡子,早已干涸。一马平川的地域,有几百垧之多。因为地势较低,属于典型的低洼易涝地。大多数年份,都是广植抗涝的红高粱。虽然产量不高,效益也并非出色,只能是劣中选优。每年都在靠天,倘若老天爷给点面子,赏赐个略好的收成,那便是个很不错的年景。然而不管收成如何,这里的秋色,却令人惊艳,美丽非常。
到了这个季节,仿佛太阳的光和热全部聚焦在此,照得大地通红。不,那是太阳的使者,一头扎进东大泡的怀抱,是太阳对大地的恩泽。更像是地面上这些生灵,遥相呼应,向着太阳朝觐。远远望去,火红的红高粱,一望无际,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高粱地在水渠的分割下,形成很规则的矩阵。当你伴着天边晚霞,站在堤坝上欣赏,极其壮美,叹为观止。
在农村的一段历练,虽然时间不是很长,毕竟已经全然融入。那浑厚的土地,浓浓的乡情,催生出不舍的情怀。而且从内心深处,早已把这里视为故乡。有了这段阅历,往往引以为傲。感觉人生更加趋于完美,没有太多缺憾,只能继续遵循前行的路,因此追求变得更有意义。
春华秋实,东大泡那片土地,从春种到秋收,直至粮食上场,那都是我难得的亲身经历。幼小的高粱苗,破土而出,在青涩中慢慢成熟,乃至褪去青涩,结成饱满的颗粒,红了金秋一片。看到庄稼上场,很自然就会想到,它的丰收来之不易。也因此倍加尊重,为之付出辛勤汗水,我的那些朋友及村中父老。后来那些朋友,有的还在故乡务农,有的已是人民教师,而有人已成为知名作家。谈到这些旧事,也不知他们是否与我同感。
当时,每天都劳作在黄土地上,疲惫且枯燥。那片高粱地,田垄特别长,盼也盼不到头。只是在歇气间,才会有人调节空气,天南地北胡侃。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一些民间传说,甚至凄美故事。这些说客,极具天赋,绘声绘色的讲述,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曲折。他们颂扬了人性的真善美,仔细回味,其中蕴含着深刻哲理,它赋予人们美好愿望。大家围坐在地头,静静地听着,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心情也被带入其中。这是接触比较早的,原始的表现形式。庄稼生长季,几乎每天都在田里转,在阳光的炙烤下,汗水湿透了衣衫。虽然很累,暂短的歇气,却是当时最为舒心的时刻。
夏天,劳作之余,没有说客调侃的时候,常常会一个人坐在田埂上。静静地望着田里的红高粱,瞬间涌起许多遐想。雨后,它好像在呢喃,那无声的细雨,润泽着那方土地,滋养着渴望甘露的生灵。看着它旺盛成长,倾听它生命的拔节,见证生命的奇迹。这些生灵,在此繁衍生息,悄然长大。它从来不向命运低头弯腰,给人的印象,昂扬向上,寓意深远。到了秋天,以它的果实,它的丰腴,奉献给世人一份绵薄之力。这些掺杂着情感的红高粱,我觉得是最美的载体。干活了,直至听到队长的一声吆喝,方把我从惊梦中唤回。
由于易涝,东泡子这一片土地,几乎很少轮作,所以年年秋天,照样是高粱红。每当看到这些,都会有着深深地感慨。依我看来,其实它的生命,并没有生死终结之分,只有不断轮回之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这一年的七八月间,正值高粱地里拔大草,忽然有人前来送信,说队里通知我回去一下。来人透露,可能推荐我上学,竟有这等好事。回想起,我曾坐在高粱地旁的田埂上,梦幻的那些美事。一次次地盼着奇迹发生,又一次次地形同泡沫,圆梦的只是别人。出乎预料,这次可能真的不是梦。想到此,心中一阵狂跳不已,难道真和红高粱有一些机缘。
人生,正像拔节的红高粱。从幼稚到青涩,再到晚秋的成熟。拔节的时候,正是生长的关键期间,而我常常为自己的稚嫩而烦恼。喜欢看书,有对知识的渴望,却常常弄不到书看。喜欢那种劳作过程,大家凑到一起异常开心的场面,可叹时间过于短暂。与同龄人相比,缺少耐力,所以往往比别人付出更多努力,才能与其比肩看齐。总之,一直感觉自己远未成熟,始终是青涩的。
年少的时候,是理想最多的时候,也是激情迸发的时候。有各种各样的幻想,有时会陷入一种,若有所思的朦胧里。思想中的一些观念形成,很多都得益于那个时期的雏形。
生命力极强的红高粱,最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始终认为,个体的强壮,才能集合成群体的兴旺,所以才能烘托出火红一片。我欣赏每一株红高粱,它为大地上那一片火红,增添自己的一丝热量。
到后来,圆了自己的上学梦,也有了一份工作。离开这片热土,但始终未曾忘记,东大泡那片红高粱。每当高粱拔节的时候,都会在闲暇之余,找理由回来一次,那可是心灵上的约定。来到东大泡,再一次感受到震撼。这些拔节的红高粱,在我心中,它始终象征着活力,象征着节节攀升的心气,更象征着火红的青春与热情。每次来过都有新的认识,那一个个全新的生命,催人奋进,正迎着阳光向上向上。
不知多少次,好像又梦回故乡,清晰地看见那片高粱正红。有人总结,人到中年以后,就褪去了浮躁。流淌的岁月,留下的都是精华。那片红高粱,领略过岁月的沉淀,给我以许多感怀。是我体验过的最好风景,也是自我日臻完善,走向成熟的地方。我想,凡是有这段经历,从那里走过来的人,都会感同深受,为有这一段不平凡经历而自诩。
一位在家务农的伙伴告诉我,现在种的高粱,多是作为饲料或烧酒原料,其他品种已在淘汰之列。而当年去窝铺春种,大锅里煮出的高粱米豆饭,外加炖豆腐,那个味道,堪比过年。那种诱惑,至今并未远去。
也不知道如今的红高粱,还有没有当年的诱惑,我确信,我的味觉不会改变,对红高粱的一往情深,更不会改变。
一叶知秋,那片红高粱,它把秋天的黄叶印染,将东大泡尽数妆点,仲秋的火热一览无余。这一场景,竟然牢牢地定格在梦幻里。或许是一生的守望,这是一种可期,一种情怀。那片红红的火焰,温暖着心扉。它的意义远远大于想象,也许承载着一代人,无法抹掉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