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滑雪好处多多,但安全隐患不可不防。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院骨科三病房教授吕伟教授强调,滑雪者应有起码的安全意识。
 首先,滑雪开始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使机体达到或接近高效率的生理要求,以尽快适应滑雪运动,减少外伤的可能。
 其次,滑雪运动是运动强度比较大的项目,每次滑行对人的体能消耗都很大,应尽量缩短在疲劳状态下进行滑雪的时间,保证必要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补充。
 再次,滑雪应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全面掌握滑雪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才可以练习滑行,要避免争强好胜、急于求成的心理。
 此外,初学者在选择滑雪场地时,坡度不能太陡,6度左右为宜,滑雪道要宽,雪质要好,还要遵守雪场安全规范,注意乘坐缆车上下索道的安全。
 与此同时,选择好滑雪运动装备与器材,有助于防患未然。吕教授提示,合适的滑雪运动装备能够确保把危险系数降到最低。
 气温低、风力大、雾天和雪天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能见度差,对视觉干扰大,伤害事故概率高。因此,冬季在户外滑雪,挑选保温、防水、透气、有一定摩擦力、色彩鲜明的滑雪服、滑雪帽和手套等,对防范冻伤至关重要。
 此外,其他的保护装备如滑雪镜、护膝、护肘、护脸等防护用品,在滑雪中同样有所帮助。吕伟还建议,滑雪者在选择滑雪器材时,应选用与本人身高、体重等相匹配的雪板、雪杖、雪鞋,并严格检查器材质量,特别要对在滑雪场租赁的器材认真查验,同时请专业人员调节好滑雪板脱离器的强度。
 吕伟教授指出,滑雪场作为责任主体,务必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与医疗救护服务体系。所有滑雪场均应配备专员,定时检修造雪及压雪设备,以确保雪质的优良。巡护员要定时清理雪道上的冰、石块等异物,定时检修安全网。
 滑雪场需在危险地段设立明显的警戒标志,规劝技术较差的初、中级滑雪者在适宜的线路滑行。在滑雪道内设施的周围,如索道立柱、变电箱、机械停放处等可能潜伏危险的地方,须用安全网围住或用弹性软体物围裹。
 同时,要配备专员定时广播滑行规则,以提醒滑雪者增强安全意识。滑雪场应配备足够的滑雪指导员和安全巡察救护人员,并佩戴明显标识。雪场要设置医务人员及急救室,配有救护运输设备及各种急救药品和救护器材,以保证滑雪者一旦受伤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据《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