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民间游戏
民艺,承载生活之美
但见劳人筋骨实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2年3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间游戏

歘嘎拉哈
跳格子
翻绳花
跳皮筋
 

抽冰猴儿

一种冰上游戏。冰猴儿,木制圆形,一般拳头大小,上平下尖,中间有一圈凹刻,尖端处嵌一铁珠。玩时,将小鞭的鞭绳绕在凹刻处,放在冰上一甩,冰猴儿飞转,再用鞭子不断抽打,冰猴儿不断地飞转。有的在平面粘贴五颜六色的图案纸,转起来令人眼花缭乱。

踢口袋

女童用六块碎花布缝制成小布袋,内装半下碎米杂粮,俗称“口袋”。其玩法和踢毽子相似。近年来,此游戏活动逐渐减少。

踢毽子

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和隋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

踢毽子的场地比较简单,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不受限制,只要平坦即可活动。踢毽子的基本动作主要有盘、拐、磕、蹦四种。盘,即用脚内侧交踢,俗称“盘毽子”;拐,即用肢外侧反踢,俗称“打拐拐脚”;磕,用膝盖将毽子向上弹起;蹦,用脚尖踢毽。除此外,还有“压、打、跪、踩、掏”等其他踢法。

踢毽子比赛有单人赛与集体赛。单人赛以每人踢毽的次数多少判定胜负;集体赛按个人技术高低分组,以总踢次数多少判定输赢。技艺高超者可连踢数千次而毽不落地。另有一种团踢,即一群人共踢一毽。一人拾毽,一人踢键、踢出后,众人抢接。

嘎拉哈游戏

嘎拉哈就是动物的拐踝骨,嘎拉哈是少数民族语音译。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文体游戏,其玩法较多。一是弹嘎拉哈。先将嘎拉哈按人数均分,按规则以食指弹之。弹者将大家出的嘎拉哈撒出,选任意一子为“头”,向另一个面纹相同的子儿弹击,命中即赢回;不中或碰到其他子儿以及弹错、拣错或无对可弹时,则轮到下一人重新撒、弹,弹完最后一对者为胜。二是歘嘎拉哈,参加者多为少女、少妇。有歘单、歘双、单裹、双裹等名目。歘嘎拉哈时,扔出码头(铜钱串或小布口袋),快速抓住面纹相同的子儿后,再接住码头。歘错或接不住,则由下一人接着欻。以抓得多者为赢。还有掷嘎拉哈、捉嘎拉哈、猜嘎拉哈等玩法。

跳格子

一般为女孩子的游戏,参加者二人以上,或多人编组。在场地上按规定画出若干方格,游戏者将内置米粒或细沙石的小布口袋放第一格中,单腿跳动,将小布袋依序踢进其他方格,踢错或未动为输,换下家或另一组来跳踢,最先将小布袋踢入顶格者为胜。

跳皮筋

一般为女孩子的游戏,参加者三人以上。首先由两人将系成套型的皮筋套在脚脖上,拉开适当距离,称为抻筋。另外的游戏者依次或单人或编组到皮筋上按规矩跳动,大家边跳边念诵一些流行的童谣。一首童谣未完时跳者绊筋或踩筋,下来替换抻筋者,重新开始。如果跳者跳完了一首童谣,皮筋高度由踝骨升至膝盖,跳第二首童谣,如此反复,皮筋一次次升高,直至高过头顶(双手高举)。以能跳完最高的皮筋者为胜。

翻绳花

这是一种利用细绳子或线操作的游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花样,通常是女孩子之间流行的游戏。具体用一根绳子结成绳套,一人以手指编成一种花样,另一人用手指接过来,翻成另一种花样,相互交替编翻,直到一方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

这个游戏最大的乐趣在于翻出新花样,而且都有名称,比如“面条”“老牛槽”“乱线穗”等,用以展现各自的聪明才智。

(白城市文联供稿)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