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市组宣)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工作的部署要求,我市聚焦提升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坚持“三建一抓”创星晋位,推动乡村党组织干有方向、比有标准、争有动力、追有目标,不断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截至2月底,全市76个乡镇(含3个辖村街道)、919个村全部达到二星级以上,其中四星级以上乡村党组织134个,占比13.5%。
——建立“四级”联动体系,压紧压实创建责任。我市认真履行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第一时间制定《实施方案》,把创建工作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党委主动扛起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书记带头谋划、亲自部署,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从严从实组织实施。乡镇、村两级党组织严格落实创建工作的直接责任,对照标准细化任务清单,集中力量抓好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一体推进的组织体系和工作体系。
——建立“五化”推进模式,规范完善创建程序。坚持把“五化工作法”有效融入到“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工作中,建立健全“图表册”,不断规范创建程序。制作《村党组织星级评定考核细则》,细化考评内容及赋分原则,做到考有依据、评有标准。发放《群众满意度测评表》,围绕村“两委”作用发挥、产业项目发展、民生工作成效等5个方面进行测评,摸准弄清民声民意。建立《全市“五星级”乡村党组织评定台账》,分县(市、区)、分星级统计汇总,认真分析情况,精准分类指导。健全新时代吉林党支部和乡村治理标准体系《两个手册》,逐村印发,规范操作。
——建立“两核一备”机制,从严把握创建标准。建立乡镇初核、县级复核、市级备案的管理机制,由县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考核组,采取实地踏查、入户走访、群众测评等方式查验工作实绩,对照标准初步评定星级。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门严把程序标准,通过随机抽查、集中评审等方式,进行全面核验,重点对8个存在否决项的村逐一进行复查认定。考核过程中,统筹整合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村党组织年度考核、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考核、人居环境整治考核等,有效杜绝“重复考”“多头调”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抓“点”促“面”靶向发力,稳步提升创建水平。在切实做好“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初次评星定级工作的同时,市委组织部还注重抓“面”上工作。一方面,研究制定《白城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工作方案》,推进落实15个方面53项具体工作任务,逐一量化指标和完成时限,补齐“产业星”创建短板。另一方面,在各县(市、区)建立“一线观察员”队伍,抽调15至20名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合作社理事长、农民企业家、党员群众等,示范引领开展工作,及时反映农村情况,为推动“五星级”党组织创建、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