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白城市公安局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全体民警、辅警24小时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在这支队伍中,交巡警支队的女民警也从未缺席,先后转战在公路执勤点和城区街路交汇路口,开展巡逻执勤工作,冲在最前沿,肩负着重任。
法制大队内勤民警张月宾是双警家庭,疫情防控开始后,她的爱人一直在防控一线。她作为法制大队内勤民警,全队11名执勤人员的执勤保障需要她“操心”,每天无论早晚都要事无巨细地安排到位。在家里,70多岁、身患多种疾病的老母亲需要人照顾,大女儿6月份就要参加高考,小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每天上岗前,她都提前把家里的一日三餐准备好,把母亲要吃的药摆放好,嘱咐大女儿放松心态,积极备战,叮嘱小女儿要自觉上好网课,别吵到姐姐复习。主城区实施静态管控后,张月宾又主动要求到路面执勤。在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时,要求规定检测未出结果时,所有执勤人员不能返回家中,她就提前为家中老少准备好速食食品。努力克服个人困难,张月宾走向岗位的脚步从未懈怠。
法制大队民警张永芝,有着与别人不一样的骄傲与牵挂。她的3口之家是为数不多的警察家庭。如今,一家3口都肩负着疫情防控的重任。张永芝在洮白治超检查站执勤点执勤,爱人和孩子也以相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地点守护着同一座城,只有在执勤结束后,3口人才能通过电话报一声平安。
交巡警支队宣传科民警、辅警,作为机关警力补充防疫一线,身为党支部书记、宣传科科长的于晓娜第一时间带领3名同志率先奔赴抗疫一线,被分配到距离市区较远的2个公路执勤点。3月28日下午,执勤点附近的3位村民要进城,因不符合进入规定,于晓娜没有放行。面对3位村民的不理解,她耐心给他们宣讲疫情防控的政策和要求,村民终于认识到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返回。在做好抗疫工作的同时,于晓娜和同事们不忘本职工作,随时随地搜集抗疫典型事迹和精彩瞬间并宣传出去。她找素材、拍视频、写稿件、做公众号,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及时更新微信、微博,这期间,发布各类提示信息163篇,发布宣传稿件、短视频47篇(个),鼓舞了士气。
本轮疫情发生后,交巡警支队办公室民警薛英慧主动请缨到抗疫一线,领导和同事们考虑到她已年近50岁,还患有慢性疾病,怕她承受不了一天12小时的高强度执勤,让她在后方留守,可她却把留下来工作的岗位让给家里有孩子和老人要照顾的同事。用她的话讲,我家里没有后顾之忧,工作时间长一点没关系。主城区实施静态管控后,交巡警支队300余名警力驻守街头,薛英慧又奉命从执勤点撤下来,投身到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中。每天发放防护物资,为一线民警备餐、发餐,繁重的工作任务,把她累得腰都要直不起来了。
在疫情防控一线,年过五旬的女同志还有法制大队民警王丽娟、交通科民警王玉娇,她俩都是洮北区西满斗公路执勤点的防疫执勤人员。“西满斗”名字美好但执勤点设在公路上,距离市区30多公里。执勤点是为了疫情防控工作临时搭建的板房,没有专门的卫生间,每天早上7时,她俩就要驾车赶来这里,晚上到家时也是9点以后了。执勤时,一整天她们都尽量不进食,因为去一次卫生间太不容易了。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城区多个高速路口逐渐关闭,白城东高速口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作为交巡警二大队的工作辖区,在这里承担执勤任务的是二大队的“70后”女民警万勇娟。每天这里过往车辆都达240多台以上,尤其是运送各类物资的大型货车居多。她与其他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对每一辆车、每一名驾驶员进行严格检查、登记、扫码、测温、消杀,各个环节都做到仔细认真,确保万无一失。每天长时间的来回奔走,防护鞋套要更换两次。天天都要隔着面屏大声跟货车驾驶员交流,她原本清脆的嗓子也变得沙哑了。
这些女民警,平均年龄45岁,她们坚守在城区9个执勤路口,用柔弱的肩膀担起守护群众生命安全防线的重任,用实际行动为警旗增添了别样风采。
图为张月宾在路面检查中进行人员、车辆登记。 于洪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