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门口的守护
●本报记者 李政孚
“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通行证。”4月4日5时,57岁的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白城分校教师肖成斌,已在白城经济开发区幸福街道二三七处社区鸿基名苑小区值守,对进出车辆进行查验。
鸿基名苑小区现由白城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和吉林广播电视大学白城分校共同包保守护。从4月3日城区实施静态管控开始,4时多,肖成斌就骑自行车赶往鸿基名苑小区。他的同事黄雪松为了工作方便更是直接住在单位。现在市区各小区都有包保单位24小时值守。值守者不畏困难,不惧风险,全力确保居民生命健康安全。
由于鸿基名苑小区参加防疫工作人员较多,一上午就有近40辆车进出小区,每一辆车进入驶出,包保人员都上前仔细查看他们的相关证件和车辆通行证,查验无误才给予放行。换班时间到了,肖成斌同事杨洁来接班了:“肖哥,回去时候慢点骑!”说着,从肖成斌手中接过人员登记册,继续他的工作。
小区的守护者们工作时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必须时刻盯着小区进出人员和车辆。他们几乎不敢吃东西,一方面尽量避免病毒风险,另一方面值守处也不具备吃饭的条件,只能等下班回家后再吃。阳光照耀下,他们在坚守,因为勇担防疫使命;他们无畏,因为愿意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所有。他们,是小区门口最美的风景。
张静的包保日记
●本报记者 李政孚
4月3日:今天,是受单位指派,到阳光家园B区开展下沉包保工作的第一天,顶着大风,仔细核对了居民基本信息,对下楼居民进行耐心规劝,居民们也十分配合。心里还挺高兴,很有成就感。
4月4日:逐渐熟悉了小区工作了,继续干着和昨天差不多的工作,虽然有些累,但心里是高兴的。
4月5日:全天都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工作,忙到晚上九点多。今天在统计信息时,有一户居民情绪不是太好,我对他进行了情绪安抚,最后终于得到了他的理解。
4月6日:早上六点多就到达小区开始工作了,由于和居民熟悉了,每天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总会接到微信和电话,201需要灌一罐液化气,302急需婴幼儿奶粉……居民的诉求都一一帮助解决了。下午,积极引导核酸检测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并提供详细的住户名单,全力配合好上门核酸检测工作。
4月7日:今天是参加小区下沉包保工作第五天,也是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的第二天了。早上5点多就到达小区,第一次接触大规模的全员核酸检测,真有些手忙脚乱,但还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了。今天天还挺冷,刚来时冻得有点哆嗦,忙活几个小时后,身上出了些汗,也不冷了。
4月8日:一晃已经忙了将近一周,要开始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了,继续在做好各项日常包保工作的基础上,统计信息和走点位,全力保证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顺利进行,晚上八点多才回到家。
4月9日:明天就要进行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了,赶紧筹集和取回相关物资,晚上九点,把所有物资取回后,又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到家已经快十一点了,明天早上不到五点就得起床,到全员核酸检测现场,得赶紧睡觉了。
4月10日:今天又是新一轮全员核酸检测,由于有了第一轮的工作经验,这次感觉熟悉多了,工作做得也比上一次顺利多了,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核酸检测结束后,等待结果过程中简单吃了口面包和肠。晚上九点多,结果出来了,伴着漆黑的夜色,回家了,到家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
4月11日:忙完了两轮的全员核酸检测,今天一共有18个蔬菜包和水果包要送,取包、消毒,分别打电话让住户下楼取,还要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到楼上。一只手拎两个包,作为一个女生,感觉自己劲还挺大!
4月12日:今天的蔬菜包和水果包,下午五点多到一批,晚上九点多又到一批,统计完毕,又通知来取和送到各户,到家晚上十点多了。
4月13日:早上六点五十,在阳光家园B区40-4号楼前巡视,看是否有住户随意下楼走动,随时盯着微信,不能错过重点信息。九点,统计水果包和蔬菜包数量,并将特殊住户特殊需求及所需生活物资等信息登记上报社区。九点半,根据前一天晚上联系好居民所需的药品,到定点药店取药,给居民送药,药送完已经十点半了。又忙活一些杂活,转眼间就十一点了。
4月14日:上班的路上,先把居民要的药取了,到达点位之后,给单元长发了抗原检验试剂盒和口罩,有序引导各单元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协助管理小区。生活物资包已经送达,消杀后,将蔬菜包、水果包和生活物资包派发给了居民。居民非常高兴,我的心里也美滋滋的。
这些,是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科长张静到小区下沉包保,每天自己记录的简短的工作瞬间。
这些日记,简练又真实地记录了包保小区干部的日常,字里行间体现出了他们的辛苦和甘于奉献、执著无悔的价值追求。
张静,同全市各包保部门的干部们共同筑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坚实屏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