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国家安全,人们容易联想到军事安全、反奸防谍、维稳处突等方面,觉得离自己太遥远。实际上,新时代的国家安全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小安全”,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等多个领域,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大安全”。国家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切实利益,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国家安全。
1. 什么是国家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2. 国家安全有多重要?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3.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何时决定成立的?
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中央国安委”。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
4. 什么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是为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而设立的节日。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每年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5. 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
国家安全包含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共16个领域。
6. 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不断发展的思想体系,其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就是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就是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7.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什么时间首次提出的?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贯彻原则。
8. 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哪些鲜明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大安全”理念,强调了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既是认识论又是方法论,既强调综合性又注重立体性,既有布局也有方法,其鲜明特征就在于“总体”二字上。“总体”揭示了国家安全含义的全面性、国家安全布局的系统性、国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续性。
9. 如何理解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治国理政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发展和安全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和目的,安全是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发展和安全要同步推进。既要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的实力基础,又要善于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
10. 日常生活中应警惕哪些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
(1)一些可疑人员未经批准到内部作调查,进行科技、经济、企业等情况搜集。
(2)境外电台、电视、网络等传媒的煽动、造谣。
(3)一些境外组织和人员经常出现在我军事、保密单位周边,乘机盗取秘密情报和信息。
(4)一些有境外背景的组织和个人,利用一些群众不满情绪,煽动与政府对抗。
11. 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或可能泄露时,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1)拾获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送交有关机关、单位或保密工作部门。
(2)发现有人买卖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应当及时报告保密工作部门或者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处理。
(3)发现有人盗窃、抢夺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有权制止并立即报告。
(4)发现泄露或可能泄露国家秘密的线索,应当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举报电话:1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