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政孚
自1999年起,何静波就在白城市第一中学担任班主任,并于2020年任副校长。24年来,何静波一直秉承着教学育人的初心,保持着勇往直前的冲劲,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相关工作上竭尽全力,从未懈怠。
现在的何静波,身兼物理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和副校长等多个职务。课堂上,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课堂下,她是同事的知心好友;工作中,她是雷厉风行的急先锋。
作为物理教师,何静波要教授理科实验班的物理课;作为班主任,她要对班级所有同学的学习、成长负责;作为备课组长,每学年至少担负4次大型考试的命题工作;作为副校长,她要抓好年级教学工作,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细小琐碎,这一切,她都默默承担着。
课上,她把引导学生自身参与教学作为重点,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经常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课件及教具的设计、制作。课下,她用小实验、小制作代替传统的试卷、习题,不拘泥于纸上的“量”,更多注重思维上的“质”。2005年,何静波所带的毕业班,创下了高考过600分人数多达22人的记录,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和对外经贸大学各一人,3人同时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现了考入重点名校的学生云集一班的盛况。
担任副校长后,何静波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着力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及年级教学计划落实,在集体备课、命题阅卷、复课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策略实施和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教学工作,何静波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致力于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特色化教学,开展了不同主题的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和系列小课题调查研究活动。不仅如此,体育、家庭劳动、眼操手操、心理疏导也是何静波课程的内容,她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们全面健康成长。
何静波不但关心着每个学生的学习,更关心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在运动会、才艺展示大赛、军训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中,她都全程参与指导,十分珍惜每次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分享快乐的机会。在学生们自行组织的足球赛和篮球赛等活动中,她也会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为学生们站脚助威、摇旗呐喊,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而且增强了学生们之间的凝聚力。
何静波在与学生谈心时,都事先“备课”,深刻洞察每个学生的心理,使得学生们都愿意心无芥蒂地与她像朋友一样交心谈心。
一名2005届学生要去省城参加物理竞赛,家里困难想要放弃。何静波得知后主动承担了该生的全部参赛费用,该生在此次竞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有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初中时就吸烟打架,最开始不愿与何静波沟通,为了使这个学生重回正轨,每天放学何静波就陪着他走到大门外并与他谈心。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何静波与他商定,先坚持好好上一周课,并不断鼓励他。一周周过去了,这个学生不仅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升,更拉近了与何静波之间的距离。后来这个学生考上了军校,常回来看望她。
每当学校的年轻老师需要帮助时,何静波都毫无保留悉心指导、倾囊相授。她无私助人的品格,不仅加深了她和同事之间的友情,还加快了年轻教师的成长。何静波还在白城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培活动中作专题讲座十余次,总计1500余人次参加培训活动。
在抗击疫情方面,何静波一方面科学有序推进高二年级线上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认真落实防疫包保工作要求,做到了教学、防疫两不误。3月12日学生暂停线下教学后,按照学校安排,在线上分别召开相关会议,及时把要求传达给老师们,并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调整课表,召开线上家长会,保证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学习效果最优化。作为包保干部,在主城区静态管控期间,认真做好包保小区的工作调度、门岗值守、小区巡逻、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和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物资等工作。根据疫情发展态势,完善各项防疫方案,特别是要做好突发状况的应急预案和各项相关工作。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迅速调整作息、调适心理,尽快适应线下教学活动。复课后,加强对师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从佩戴口罩到家校往返,从课堂学习到课间活动,从饮食用餐到环境消杀,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24年来,何静波多次荣获省市教学竞赛一等奖,还荣获全国女职工建功标兵、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物理学科带头人、吉林省首批中小学长白山教学名师、白城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个人事迹多次被白城日报、白城电视台、吉林日报等媒体报道。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24年的教学生涯,何静波把所有的心血和汗水都洒在了三尺讲台和学校教学工作上。她把教育视为自己的生命,她把学生视为自己的亲人,在一届届的新老学生往来中,她默默感受着光影流转,静静享受着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