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根据《中共白城市委关于制定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白城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市“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乃至更长远战略构想,本报对《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内容进行解读。
把握新阶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立足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功能协调、优势互补、内外互动、联动发展的吉林西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构建“两核、两带、一廊道”生态空间布局
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空间保护制度。坚持因地制宜,适度利用“水草林湿”生态系统,构建以水资源节约利用为基础,森林资源保护、草原利用保护、湿地生态功能恢复、退化土地综合治理为重点的“两核、两带、一廊道”生态空间布局。
“两核”
◆通过合理调补水、退耕还湿等措施,打造向海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核和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核。
“两带”
◆通过人工造林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设白城西部防风屏障生态带和东部湿地群生态带。
“一廊道”
◆积极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依托洮儿河补水常态化,打造运河带状公园景观带和百里生态长廊,构建洮儿河-蛟流河生态廊道。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整体性和完整性,巩固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打造吉林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构建“一主、四辅、多节点”新型城镇空间布局
按照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统筹发展县城、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以白城市区为主核心,以洮南、大安、镇赉、通榆县城为次中心,以一批重要节点城镇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一主: 强化白城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
▶瞄准中等城市能级,培育白城市域中心-洮南融合发展增长极,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校城一体化”,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建设国际赛事标准综合场馆,打造区域文体中心;提档升级市级医院,推动医疗、康养等多业态融合,打造区域医养中心;抓好红色资源和辽金文化保护开发,打造区域特色旅游中心;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区域科研中心;完善市域路网,提速城际交通,打造区域枢纽中心。
多节点: 强化节点城镇的支撑作用。
▶坚持特色化发展、择优培育,打造一批绿色农牧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生态旅游特色镇。
▶发挥重点城镇经济节点和产业传导功能,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引导产业和人口聚集,成为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四辅: 强化次中心城市的综合承载作用。
▶实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工程,壮大洮南、大安、镇赉、通榆县域经济实力。
▶统筹县域协同发展,提高产业互补、互联、互通水平。
▶提升县域产业层级,推动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及新兴产业发展。
▶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
构建“绿色、低碳、生态”三大经济发展板块
立足白城资源、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以绿色农业为基础,清洁能源为支撑,生态旅游为方向的“绿色、低碳、生态”经济发展板块。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
以打造国家杂粮杂豆之都、东方燕麦之都、生态牧业基地、生态水产基地——“两都两基地”为目标,突出抓好优质玉米、优质水稻两大核心功能区建设,建设洮南、洮北、通榆杂粮杂豆;镇赉水稻;洮北玉米;洮南、通榆辣椒;大安、洮北、洮南瓜菜等5个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建设镇赉、洮南、洮北奶牛;镇赉、通榆肉牛;洮北肉羊;通榆、大安、洮南生猪;大安肉禽等5大绿色牧业基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全市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大做强清洁能源产业
以打造中国北方氢谷、北方云谷、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高载能产业绿色发展基地——“双谷双基地”为目标,以长白氢能走廊为主轴,以白城工业园区、大安化工园区为两核,依托千万千瓦风电基地,推动氢能产业裂变式发展,打造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氢能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以向海、莫莫格、嫩江湾等景区景点为核心,打造“一线十五点”,加快融入吉林西部河湖草原湿地旅游大环线,构建生态休闲、湿地观光、人文历史、红色传承、乡村风情等旅游板块,开发系列旅游产品,更好实现旅游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