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市多措并举提升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质量
弘扬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
图片新闻
落实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推进全市机动车排放治理
汽车“溜车”危险 民警紧急救助
白城医高专眼健康科普馆
为儿童青少年眼健康保驾护航
白城“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
通榆县新华镇纪委
加强干部日常廉政教育
垃圾分一分 家园美十分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8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城“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

 

加快能级提升 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根据《中共白城市委关于制定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白城开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市“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乃至更长远战略构想,本报对《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内容进行解读。

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治理,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构建区域中心城市。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

围绕构建东北地区西部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区服务功能、产业功能和承载功能,着力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生态、生产、生活高度融合,建设人民满意的宜居宜业、舒适愉悦生态城市。

优化城市布局

依托现有城市发展基础和产业发展现状,着力提升市域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构建“一核五区”城市发展格局,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资源利用最优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构建以老城区为主体,打造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生活服务优化配置的生活配套服务核心功能区;构建以工业园区、洮北经开区为主体,打造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集群发展的东部低碳工业创新发展集中区;构建以经开区、生态新区局部为主体,打造金融保险、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引领发展的西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建以生态新区为主体,打造高端住宅、舒适休闲的南部宜居宜游引领区;构建以医教大学城、中心医院为主体,打造高校文化圈、医养结合体,多业态融合发展的西部文化康养示范区;构建以物流园区、内陆港为主体,打造通畅快捷、智能高效的北部现代物流集散区。

形成功能配置齐全、布局结构合理、发展层次鲜明的城市功能区。

完善城市功能

实行城市更新行动,坚持建管并重,实施“十大工程”,继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供水、供热、排水、污水、燃气、电力管网改造,完善城市公厕、垃圾处理等设施。

推动信息网络、数据中心、5G网络和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

加强城市绿道、健身步道、社区健身广场和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等便民服务设施建设。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动政府向服务型转变、治理方式向精细化转型。

建立完善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应急救援等发展体系和长效机制,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升城市品位

巩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增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服务功能,建设韧性城市。

加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打造城市水系,构建城市景观新格局。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节约能源设施,发展节能绿色建筑。

抓好城市绿化条例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美化、绿化、亮化,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增加常绿树种,实现四季开门见绿。

加强园林式单位、小区、道路建设,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努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

到2025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构建现代交通体系

加快铁路建设,实施长白铁路提速工程,推进齐齐哈尔-白城-通辽铁路建设,打通吉林西部进京高速客运通道。

加快升级改造城市路网,完善市域公路网,打通省际“断头路”,提高县域、区域交通设施相连相通水平。

推进交通枢纽建设。

推进“农村公路路长制”。

发展城市绿色交通,推广应用氢能公交。

适时启动白城长安机场扩建改造。

到2025年,新建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411公里,全市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1.3万公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