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年初以来,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紧密围绕贯彻《白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2021-2025年)》部署要求,扎实推进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落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实施“421工程”为载体,优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强监管稳定市场经济秩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永葆实干本色 尽显忠诚担当
——全市市场监督管理工作综述
●刘宇
年初以来,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务实推进市场监管业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落实“四办服务”,助力经济发展。“马上办”,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网上办”,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推行“一网通办”;“免费办”,累计为市本级企业免费刻制印章444套;“一次办”,积极推行“只跑一次”。截至目前,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5901户,办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880件。
加强综合执法,净化市场环境。开展价格监督检查,检查重点经营场所1.54万户次。从严从快查处涉疫价格违法行为,立案34件。开展“雷霆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查处相关案件14件。
筑牢监管底线,严守“四大安全”。截至目前,累计梳理出各类食品安全隐患17项,均已整改完毕。汇总“一退两抗”购药信息40万条,检查各类药品零售企业1830户次、医疗机构850户次、疾控和接种单位162户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0份,查办“两品一械”案件2件。对5673台特种设备及66.952公里的工业管道进行检查,无超期未检情况。
优化服务质量,加速企业升级。截至目前,全市新增“个转企”356户。推进1项国家级和9项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协助企业争取项目经费59万元。对受疫情影响产生失信记录的市场主体,简化移出流程。截至目前,市本级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68户、个体工商户213户。
倾力消费维权,保护合法权益。将消费领域投诉举报、信访案件举报、纪检监察案件举报进行“三合一”,成立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举报受理中心。录制完成12期《暖心鹤乡 放心消费》“3·15”特别节目。全力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开展,全市共有141家企业参创。12315指挥中心共受理全市范围内各类咨询、投诉、举报电话7951个,办结率保持在98%以上。
强化品牌保护,推进质量强市。确立了白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联系单位库56家、重点保护企业33个、重点行业协会6个。我市共有5个领域17家企业参加“吉致吉品”企业品牌认证工作。推行应用“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系统”,累计检定计量器具62129台(件)。组织检验检测机构完成2021年度数据上报工作,完成率达到100%。
主动担当作为,从严管控。今年3月以来,采取“晨查+日访+夜巡”方式对重点业态开展不间断监督检查。严把配餐安全关,快速检测食材166批次,指导改进不足12处。疫情防控期间,对果蔬保供单位实行驻点监管,累计核检蔬菜包3.6万余包,水果包1.6万余包。按要求完成数轮全员核酸采集工作,累计为居民采集核酸21453人次,上门检测5432人次。及时编辑发布各类文字及视频信息100条,阅读量达到24.9万人次。
强化责任意识,完善队伍建设。在基层分局设置法制员、食品安全监督员、“两品一械”安全检查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消费维权调解员和疫情防控指导员等首批6类“业务专员”,促进基层业务工作总体提档升级。
市市监局努力构建大维权工作格局
本报讯(富饶)年初以来,市市监局以公众诉求问题为重点,以消费维权数据为导向,打破维权渠道的壁垒,成立投诉举报受理中心,整合各类维权机构和资源,不断提高投诉举报处置工作效能。通过撬动资源、对接合作持续凝聚社会共治力量,完善投诉举报处置程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打造消费维权软环境,筑牢放心消费安全区。
优化登记服务。将消费领域投诉举报、信访案件举报、纪检监察案件举报进行“三合一”,设立统一受理中心,通过有效整合举报途径,努力建设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现代化纠纷化解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消费纠纷调解的处置率和满意率,构建好为民服务桥梁,真正实现“一个窗口解难题”。
优化分派流程。进一步优化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流程,减少流转环节。受理中心、辖区分局、消投分局、执法支队受理的消费领域现场投诉举报录入12315系统,由12315指挥中心统一分派;信访案件举报、纪检监察案件举报由举报受理中心统一赋案件编号,再通过OA系统分派给承办部门。
优化跟踪反馈。为了将消费维权工作落到实处,他们明确规定,消费领域受理的投诉举报调解、回复应在具有影像记录的地点进行处理。信访案件、纪检监察案件举报结果的回复需在举报受理中心进行回复。消费领域投诉举报执行现有12315系统原有反馈流程。信访案件举报、纪检监察案件举报由承办部门反馈给举报人并将处理结果的签字扫描件报举报受理中心备案存档。升级投诉举报由承办部门报请主管领导进一步处理。
优化队伍建设。构建消费维权工作大格局,必须切实加强投诉举报受理中心行政执法体系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育力度,注重岗位锻炼,不断充实人员力量。加强一线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以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消费维权业务知识、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的消费维权知识数据库,不断提高受理中心工作人员消费维权能力。加强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健全绩效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服务水平,使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真正成为市场监管部门热心、诚心、耐心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
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认识到加强高质量消费维权手段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做好前瞻性、创新性、底线性和保障性工作,通过成立投诉举报受理中心,管控举报受理源头,杜绝多头受理、无人处理,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努力把投诉举报受理中心打造成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利器”,建设成市场监管部门与人民群众信息互动和畅通民意的平台、接受监督和听取意见的平台、解决问题和保障消费安全的平台。
建好基层“六大员”
培养监管服务“活字典”
本报讯(兰春文)为进一步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一线部门的履职服务能力,市市监局在城区7个基层分局设置法制员、食品安全监督员、“两品一械”安全检查员、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消费维权调解员和疫情防控指导员等首批6类“业务专员”。
“六员”是基层分局在相应领域的行家里手,由分局班子成员或所长担任,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基层业务工作总体提档升级。他们还制发专项实施意见,明确“六员”岗位要求和工作职责,并按照扁平化管理模式,由对口业务科室负责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优先参加各类业务学习培训。如遇紧急工作,可迅速抽调组建对口业务“尖刀班”,集中攻坚处突。
市市监局开展
民生领域专项执法检查
本报讯(兰春文)市市监局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筑牢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四大安全”底线,持续抓好市场监管民生领域安全工作。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和市场监管风险压力大的重点领域、重点主体和重点品类食品,聚焦案件查办,近日,他们组织开展了民生领域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强化冷链食品监管。严格落实进口冷链食品进货、存储、运输、销售、使用等全链条追溯制度,督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结合民生领域商品消费特点,以酒类、肉制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监督抽检。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以车站、商场、宾馆、酒店等为重点,加大对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隐患排查力度。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维保等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特种设备监管台账和责任清单。
强化生活必需品和疫情防控相关物资价格监管。密切关注生活必需品价格动态,依法从严从重从快打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价格自律、加大价格欺诈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查处力度,切实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的稳定。
强化消费环境整治。规范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严厉打击不正当有奖销售和虚假宣传行为。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平台作用,进一步拓宽受理渠道,及时受理和依法处置各类消费纠纷、投诉举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4152人次,检查各类市场主体6608户次,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