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文化广场
3上一版  下一版4
 
荀子论“学”
两度让马
千年古塘造福长
古代经典的“超文本”阅读法
扁担挑满仓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0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年古塘造福长

 

●火传鲁

芍陂,您知道这两个字怎么读吗?它的拼音是què bēi。芍陂又称安丰塘,位于安徽寿县南,有“天下第一塘”之称,始建于春秋时期,修建者是两千多年前的孙叔敖,至今仍在发挥效益。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593年),曾任楚国令尹,春秋时期著名的水利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改革兵制,从政十二年间治理国家卓有成效。有学者认为:“楚国的诸多令尹,以功业和品格而论,当推孙叔敖为第一。”

孙叔敖是《史记·循吏列传》中的第一位传主。其中一则故事说,楚国的民俗是爱坐矮车,但楚庄王认为矮车不适合配马,于是想下令把矮车改高。孙叔敖认为忽然就把矮车改高,恐怕百姓无所适从。他想了一个好办法,建议先让乡里的君子加高自家的门槛,这些人在乡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往往是风尚的引领者,而且君子自重仪表,出入进退都有规矩,他们不能为过门槛频繁下车,自然就会把车的底座造高。楚庄王同意他的建议。过了半年,老百姓果然都把车子造高了。孙叔敖在改革的过程中,采取不教而化的方式,不以繁琐的政令来干扰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获得司马迁等历史学家的好评。

让孙叔敖留名青史的事迹不少,其中一件就是修建芍陂。春秋时期,淮河洪灾不断,水患频仍,民多受其害。孙叔敖奉命主持治水,“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修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水利工程——芍陂,被誉为“水利之冠”。芍陂兴建之前,当地分布着众多季节性塘泊洼淀。孙叔敖因势利导,变水患为水利,把陂塘汇集在一起,周边修筑大堤,形成蓄水陂塘。在陂塘的西、北、东三面大堤上分别开凿五个水门,用来控制陂塘进水、放水灌溉和排泄洪水,由此开始了它2600多年的灌溉历史。芍陂的兴建,适合国情,深得民心,对淮河以南地区的灌溉、航运、水产养殖、屯田济军等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孙叔敖一生清廉为政,励精图治,尤其是修造芍陂,竭尽其力,倾尽家资。其随从看到他生活如此俭朴,感到十分困惑,就问孙叔敖为什么放着富裕的日子不过,要生活得这么清贫。孙叔敖回答:“吾闻君子服美益恭,小人服美益倨,吾无德以堪之矣。”他认为,要保持自己的为官之德,就不能追求感官上的愉悦,并且以此标准严格要求家人,“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即要求家里的马不准喂好的饲料,妻子不准穿丝绸衣服,从而成为古代居官清廉俭朴的典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