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佳)进入10月中旬,北方候鸟迁徙进入高峰。近日,近2000只东方白鹳现身镇赉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此停留觅食,为南迁蓄力。据悉,这是几十年来在这片湿地上发现东方白鹳最多的一次,往年数量最多不超过1000只。
东方白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物种,全球数量仅有9000只左右,有“鸟中大熊猫”之称。
此次发现东方白鹳的地方距离嫩江主江道1公里左右。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吉林白城护飞队队长潘晟昱介绍,今年,中国东北降水量较往年偏多,流经松嫩平原的嫩江水量丰沛,江岔及周边湿地植被茂盛,鱼虾螺类也随之丰富。
潘晟昱介绍,与大多数鸟类不同,东方白鹳不会鸣叫,但这并不影响它们之间的交流,它们会用上下喙相互叩击发出类似敲击竹筒的“哒哒”声音来传递信号。
历史上,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和栖息停歇地,由于气候干旱和栖息环境改变等原因,它们一度被迫离开。近些年,随着镇赉县生态环境向好,东方白鹳陆续重返故土。
目前,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公益组织在莫莫格湿地建设了人工巢,供东方白鹳繁殖使用。镇赉县林草局也采取多项措施,实施了保护工作。据观测,今年夏天有10多对东方白鹳住进了“新房”,繁殖成功率较高。
据了解,东方白鹳性宁静而机警,为避免它们受到人为干扰,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护飞队现已成立联合巡护小组,重点保护这群东方白鹳,并同步开展野外监测调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