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莹
在白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有这样几位老民警,他们从军营走进警营,兵心不改,用无私践行使命、用担当诠释忠诚,从满头华发到两鬓斑白,他们依然以奉献为笔,以行动为墨,始终默默无闻地在“特殊”的战线上奋斗着……
用坚守兑现诺言
“戒毒是一条艰难的路,我们必须要付出千万分的努力,才能让吸毒人员回归正途。”面对记者的采访,现为警戒科科长、一级警督的乔伟这样说。
乔伟从部队退役后成为一名人民警察,从警38年来,他将军人的优良作风融入到戒毒工作中,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戒毒警察的良好形象,连续多年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戒毒警察的工作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对戒毒人员,但乔伟从来没有觉得枯燥和单调,经常在节假日主动提出加班坚守岗位。2010年乔伟在担任二大队大队长期间,他将“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作为工作目标,悉心钻研戒毒方法。同时,由他牵头建立了涵盖多学科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任课教师根据各区教育矫治工作重点编写授课内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去年,一名来自大西北的戒毒人员入所,他因吸食海洛因,戒断反应特别强烈,不服从管理,有严重的抵抗心理。面对这种情形,乔伟立即组织民警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其自伤自残,同时有针对性地对他帮教,下足了功夫,避免了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如今,作为所里年龄最大的老同志,虽然临近退休,但乔伟仍坚守在岗位上,一如既往做好本职工作。特别是每当有年轻民警对戒毒工作流露出畏难情绪及其他情绪时,他会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中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以老大哥的身份,用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诚恳地帮助他们。
用大爱诠释担当
二级警长、二大队副队长索成辉有着40年的从警历程,他像一颗“螺丝钉”,钉在与“戒毒人员”打交道的最前沿,因工作作风优良、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22年被评选为“白城好人”和“吉林好人”,他所在的大队先后荣获“红旗党支部”“先进大队”等荣誉。
作为退役老兵、所里的老同志,索成辉非常关心年轻民警的成长,总能言传身教带好年轻民警。去年,一名新警刚到二大队时,工作虽然踏踏实实,但在内务方面有懈怠情绪,行为习惯养成不够。一贯以军人素养要求自己的索成辉看到这种情况后,主动多次找其沟通思想,在索成辉的帮助下,该同志开始严格要求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戒毒警察。
对于戒毒人员,索成辉善于观察,在工作中积极开展人性化帮教。22岁的戒毒人员周某吸毒时间较长,索成辉与他沟通得知,他生活在单亲家庭,父母都不在身边,无人管教,早早辍学,几次戒毒又几次复吸,对戒毒失去了信心,也尤其痛恨其父母。
为解开周某的心结,索成辉将周某的情况向所里做了汇报,并提出让其父母来探访,用亲情感化周某,使其重建戒毒信心。在所里的沟通下,周某的母亲定时来探望,在带来生活必需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家人的期待、亲情的温暖。周某的表现也逐渐转好,接受了强制戒毒,并在戒毒成功后顺利回归社会。
用奉献书写忠诚
无论是担任管教民警还是在政治处工作,面对“特殊”的人群,从警32年的一级警长、一级警督王威以“特殊”的情怀练就戒毒民警“特殊”的本领,他虽身患疾病,但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
王威在部队时就乐于帮助战友,从事一线戒治工作后,他仍以老兵“绝不放弃”的坚定信念,做好戒毒人员心理、思想工作,在任基层管教民警期间,他擅长做戒毒人员的良师益友,他所在的大队没有因戒毒人员行为不端出过一次事故。2018年所里收治一名戒毒人员李某,“入所第一天,我就发现这名戒毒人员与其他人不一样。”王威回忆道。在戒毒大队多年的工作历练,让他练就了“火眼识人”的本领。通过组织戒毒人员开展绘画书法活动,王威发现李某挺有天赋,通过查阅档案、走访李某周围的亲属、朋友,王威逐渐了解了李某曾经营过一家美发店,还具有播音特长,于是他想把李某作为戒治典型来培养。王威便带着李某到教育科接触制作戒毒人员简报,录制戒毒法规和行为规范广播等工作,经过他的悉心引导,李某变得自信起来,并开始积极参加各类戒治活动。强戒解除后,李某回家继续从事美发行业,顺利回归社会。
2013年,王威在执勤期间突发疾病,经入院诊断为成釉细胞瘤,先后经历5次手术,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修养,但在他身体没有完全恢复时,毅然回到工作岗位。特别是在面对特殊时期的工作任务时,王威主动参与,与年轻民警并肩作战,坚守40多天,为身边同志树立了榜样,展现了戒毒民警不怕艰难、攻坚克难的大无畏精神。
一朝去从军,毕生军人魂。在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这片正气充盈、纪律严明的沃土上,退役老兵、老民警们用修身律己、执着无悔写就从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