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人
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在一些影视剧和滑稽戏中常被描绘成搞笑作怪的无聊文人。其实,他是一名颇有才华的书法家。
祝枝山出身于官宦之家。祖父祝颢,官至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外祖父徐有贞,官至兵部尚书,善诗文,擅草书,被尊称为“当代魁儒”。
祝枝山5岁时就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9岁时已能作诗。他从小就立志金榜题名,但命运一直和他开玩笑,直到33岁时才中了一个举人。最具讽刺意味的是,52岁的祝枝山和儿子一起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儿子进士第,祝枝山却垂翅而归。
青年时期的祝枝山多作小楷。他的岳父李应祯评价道:“祝婿书笔严整,但少姿态。”之后,仕途的失意使他的心境、性格产生了巨大变化,书法也渐渐转向行草书。
祝枝山的书艺思想以“神采”为归宿,认为书艺必须“性”“功”并重。“性”指人的精神,“功”指书法创作的能力和功夫。他强调,只有功力而无精神境界,神采就没有;而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没有表达的功夫,那么神采就不能实在地显露。
祝枝山的狂草既展现出丰富的人生经验,又蕴含丰富的思想。他的代表作《曹植诗四首》,成于公元1525年前后,包含《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文章,总计581个字。无论就技法完备程度而言,还是就书写的意境来说,都不弱于晋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