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新闻
下一版4
 
农牧业大县的“追风”之路
洮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并网成功并投产运行
听火车司机动情讲述轨道上的青春
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新闻眼看变化 李晓明新闻摄影展举办
图片新闻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7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蒸汽到内燃再到电力
听火车司机动情讲述轨道上的青春

●本报记者 姜宁
 

30多年,对于白城铁路可以说是跨越时代的飞跃。火车机车从蒸汽、内燃到如今的电力,从时速60公里到如今的160公里,大大节省了时间。

今年56岁的党德军,从1987年进入到白城机务段当火车司机,一干就是35年。

从蒸汽到内燃再到电力,党德军对机车的执念和热爱从未衰减,他不但亲历了白城火车的动力变革和升级,也见证了白城交通的飞速崛起。

时年20岁的他,刚好赶上了蒸汽机车的末班车时代。“那个时候的火车驾驶室就像一个巨大的蒸汽机,不仅四处透风,两侧的车窗一年四季都要打开,火车跑起来好似腾云驾雾,司机必须探出身子去望前方的路,条件十分艰苦。”回忆起当年,党德军百感交集。

党德军最早是从司炉干起,为确保气压充足,蒸汽机车能持续运行,党德军必须在4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不断地往炉膛中添煤。“当时跑一趟车要烧20多吨煤,整个驾驶室温度有五六十摄氏度,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趟车下来,除了牙齿是白的,浑身上下都是掺杂着汗水的煤灰,整个人变成了“花脸猫”。

1996年,蒸汽机车逐渐被内燃机车代替,当时的党德军也顺利地开上了内燃机车。党德军笑着说:“开上内燃机车就好像‘鸟枪换炮’,驾驶室少了煤灰不说,也不用再将头伸出窗外瞭望了,司机们也敢穿白衬衫了。”但由于柴油机在车内运转,开起来噪声依然很大,与副司机交流也基本靠吼,有时还会想一些办法降低噪音。那时,内燃机车时速也从原来蒸汽机车的60公里提升到80公里。

2003年,党德军从货运“转战”客运。当年他第一次跑春运,旅客特别多,党德军用场面“壮观”来形容。而后,随着铁路网络建设的愈发密集和设计时速的不断提升,现在车厢人挤人场景已不多见,旅客的行李包也在变化。他告诉记者,前些年春运时,旅客带的多是大包小包的编织袋,现在大家都习惯带一个拉杆箱。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的不断突破,2017年党德军如愿以偿开上了电力机车。他说,能开上电力机车真的太幸福了,上班可以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制服值乘,司机室也装配了空调。此外,电力机车还增加了电脑微机控制设备,在保证火车性能安全的同时,时速也提升到了160公里,极大缩短了旅客乘坐列车和乘务员工作的时间。

“现在坐火车的条件好多了,当年的绿皮车现在几乎找不到了,一些特快列车的车厢环境也保持的干净整洁,高铁就更不用说了。”作为一名火车司机,党德军能亲眼看到这些喜人的变化,感到十分骄傲。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党德军如今已到荣退之年。“是时候和我的‘老伙计’说再见了。”他深情抚摸着眼前心爱的机车,饱含热泪的眼中皆是不舍与怀念。但同时,也满怀希望,他动情地说:“我的职业生涯即将结束,会有更年轻、更优秀的司机接替我,驾驶着更先进的机车,驰骋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

党德军亲眼见证了铁道两旁的变化,见证了白城这座城市不断走向富裕、繁荣。他说:“三十多年前的白城,道路狭窄拥堵,房屋低矮破旧……现在再看,道路宽阔平坦,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街角公园随处可见……我相信,未来的白城一定会像‘复兴号’列车一样,急速飞驰、高歌猛进!”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