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郭志宏)一条条干线公路连接城乡,成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一条条农村公路入乡进村,为乡村振兴增添动能……近年来,大安市交通运输局抢抓国家“交通强国”机遇,以国省公路建设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辐射,科学谋划“两横四纵,外通内联”区域路网布局,瞄准“四好农村路”创建目标砥砺奋进,描绘了“路在树中过,车在花中行”的美好蓝图。
 经过几年的公路建设,截至2022年底,大安市交通路网总里程已达2970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里程320公里、县道234公里、乡道670公里、村道1746公里。县道四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100%,铺装路面占农村公路总里程比例达100%,自然屯硬化路率达100%,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比例达88.9%,每年农村公路大中修比例不低于5%,农村公路列养率100%,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通邮率均达100%。
 多年来,在大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他们以“四好农村路”创建为抓手,抢抓农村公路建设进乡入村通屯工程。2017年至2019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近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1878公里;2021年至2022年投入4.12亿元,实施乡镇通三级路、打通断头路、解决畅返不畅、乡村公路畅通工程、联通工程、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改善了县乡公路主动脉通达条件,实现乡镇和建制村通水泥路目标,村级公路支线网络基本形成,解决了屯级公路“毛细血管”不畅问题,建成了一批旅游路、资源路和产业路,公路网络逐步得到优化和改善,交通助推旅游发展、产业升级初具规模。
 公路环境的改善,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乡镇村屯依托便捷畅通的交通网络,使乡村旅游、特色加工、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等多方面产业迅猛发展,解决了5万多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外资种植沙棘、药材等近1万公顷,农民种植的黄菇娘、烤烟、香瓜、西瓜、葡萄、车厘子等经济作物,通过网络平台远销省内外,农民人均年收入不断增长,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保障是交通发展的基石,为全力推进公路建设,2018年以来大安市相继出台了《大安市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大安市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安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督导考评办法》《大安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十几套地方性文件及实施性意见,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公路建、管、养、运管理机制,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建立“精干高效、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管理体系,完善了市、乡、村三级“路长制”,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农村路网管理服务水平。2018年,大安市荣获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荣誉,2021年、2022年大腰窝堡至红岗子公路先后获评全省“最具人气指数公路”和全省“十大最美农村路”称号。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大安市交通运输局聚焦大安市发展战略,用忠诚和奉献继续为大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