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麻斑病是水稻常发、常见又常常被忽视的一种主要病害。水稻各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发病。
 发病症状
 成株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椭圆形病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黄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周围有黄色晕环,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形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受害部位变成褐色或灰褐色,边缘不明显,也不规则。谷粒早期受害时病斑灰黑色,多扩大到整个稻粒,形成秕粒。受害晚的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稻粒质脆易碎。在潮湿条件下,无论是病斑还是病粒,都会产生又黑又厚的霉层,成为胡麻斑病与稻瘟病的重要区别(稻瘟病为灰色霉层)。胡麻斑病在土层薄、肥力差的砂质土,施肥不合理,缺肥的地块发病重。尤其是植株缺钾时,叶片上会产生略呈梭形,有明显轮纹的大型病斑。此病为以气流传播为主,多循环病害。
 药剂防治措施
 防治胡麻斑病与防治稻温病方法相同,以保护剑叶、穗颈和谷粒为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至齐穗期喷药。药剂可选择:40%克瘟散乳油75至100毫升/亩、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亩、25%施保克(咪鲜胺)乳油75至100毫升/亩、安泰生(丙森锌)50克加好力克(戊唑醇)12克/亩,选好的药剂兑水20至30公斤,加上含钾多的叶面肥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