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无声,岁月有痕,行板如歌。
三秩春秋风雷涤荡,三秩沧桑瀚海潮涌。三十年,时光的巨手紧握刻刀,以“匠心”酬“雄心”,把宏伟蓝图雕刻成为塞上草原的“现实图景”,无数梦想在岁月中拔节生长,无数希望在八百里瀚海竞相绽放……素有“草原明珠”之称的白城,借力高质量发展的大潮,被雕琢得越发闪亮、别致。
回首三十年,一代又一代鹤乡人为这座城市的辉煌壮丽拼搏,为这个时代的伟大梦想追逐,踏歌前行,缔造了一座接一座的里程碑,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画卷;再出发,一个多彩、奋进、开放的草原之城正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传承,吹响了“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激扬号角。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绘梦筑梦的热度在这片热土上燃升。今日白城,绽放的是璀璨多彩,描绘的是恢弘画卷,涌动的是蓬勃力量。
再出发,多彩白城底蕴深厚气韵独具
不到白城,就不知道什么是“得天独厚”。
不看白城,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五彩斑斓。
多彩白城,流淌的是金银。一泓清波,一湾细浪,塞上水乡,总有道不尽的流动韵律,书不完的华彩诗行……鹤乡白城——草原之城,滨江依河傍湖,因水而兴,得水独厚,素有“中国东北水乡”之称。滚滚嫩江水,悠悠洮河浪,奔流、交融,携手孕育着塞上草原这座名城。星罗棋布的26座水库,700多处大小泡沼如明珠般镶嵌在瀚海大地,更令白城得水独优。近年来,白城市委、市政府全力抓好“五大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大安灌区扩建一期、洮儿河流域综合治理、白沙滩灌区续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高标准建设绿水生态长廊151.1公里,沿岸村屯成为市民休闲“网红”打卡地,为水生态建设增添新鲜“血液”。截至目前,河湖连通工程全面告捷,124个水库泡塘全部连通,同步修复湿地1.6万亩、治理草原20.8万亩,向海、莫莫格两个劣五类水体成功消劣。
多彩白城,蕴藏的是宝藏。作为吉林省西部新能源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白城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扛起“陆上风光三峡”建设重任——打造“大基地”,加快“陆上风光三峡”建设,新开工风光项目200万千瓦,力争光热示范项目全容量建成并网;拓展“新链条”,坚持“绿电+绿氢+绿氨+绿醇”模式,抓好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运营,推进华润天然气掺氢,力争在全国率先试点……
多彩白城,铺展的是绿色。白城地处北纬45度,这个纬度与世界著名的黄金玉米带相吻合。这里既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又是全国知名的杂粮杂豆和油料作物主产区。特色现代化农牧业是白城的一大亮点。近年来,白城市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精深化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培育并形成了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生产系统——推进“三大增粮行动”,计划到2035年再增产50亿斤,占全省任务的四分之一;总结梳理“大安模式”,推进“一院一馆一论坛”和“一基金一基地”建设,打造盐碱地等后备资源综合利用的“白城样板”;实施水肥一体化408万亩,居全省第一;坚持良种化繁育、规模化养殖、精深化加工、品牌化打造“四化”举措,大力发展以肉牛为重点的畜牧业,2022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72.8万头,增长33%,增幅全省第一。
多彩白城,沐浴的是阳光。山川造物,景出自然。白城的美,美在天然,贵在原始。烟波浩渺的水泊沼泽,连绵起伏的芦苇海,禽鸟嬉戏的百鸟乐园,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历史悠久的遗迹文化,构成了白城特有的生态、人文景观。处于科尔沁草原与松嫩平原交错带上的白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旅游资源富集,草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源远流长。在白城,春可赏杏花香雪海、骏马驰草原;夏可观锦鳞跃碧水、仙鹤舞蓝天;秋可闻万顷苇荡百鸟啼鸣之婉转;冬可览千里雪原冰上捕鱼之壮观。白城,因此被誉为“草原生态城”和“仙鹤迷恋的神奇土地”。
多彩白城,点燃的是激情。幅员辽阔的山河大地、强悍奔放的草原文明,赋予了白城人慷慨豪放、坚毅不拔的性格。从绽放在城市中那一张张温厚、质朴、热情的笑脸上,去感受、体验这座城市真诚大气、刚健有为、不屈不挠的人文精神;去触摸、品味这座城市先民们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辉煌。
一个城市,一篇鲜活的历史;一个城市,一段灿烂的文化——历史悠久的汉书遗址、古朴厚重的长春州古城、双峰并峙的清代双塔、传承赓续红色血脉的中共辽吉省委旧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剪纸、年画、石雕……文化遗产灿若星辰;翰墨丹青赏心悦目;乌力格尔苍凉悠远,在鹤乡白城,目之所及,几乎都是时光停留的痕迹。
多彩白城,涌动无限的生机活力,孕育无穷的发展力量。
再出发,奋进白城厚积薄发挺膺前行
大鹤乡,大变迁,大发展,2.6万平方公里土地响彻奋进的时代主旋律。
新战略,新路径,新跨越,183万鹤乡儿女共奏高质量发展的进行曲。
奋进白城,新的战略在“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破茧化蝶。把乘势而进、担当实干、创新突破、提速快进作为一切工作的主线,生态强市、开放兴市,白城经济在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中,一路保持快速发展的强势。经济增速快、粮食生产连年递增、城乡变化大、脱贫成效实、政治生态好、群众幸福感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生态建设成效卓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座昂扬向上、潜力十足的草原新城雄立在这片皇天厚土。
奋进白城,新的路径在“下力气锻长版、扬优势、稳中求进、稳中提质”中延伸拓展。新能源、农牧产品、特色旅游等独特的优势资源,在与产业培育、扩大开放、科技创新突破中裂变巨大能量。提出打造“疏朗通透、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特色、坚持“两手抓”突出“两重点”的乡村振兴思路、实施“5+3”两张项目清单一起抓等一系列发展理念,坚持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绿电与绿氢“两同步”,加快建设能源强市;突出主粮、肉乳、特色农产品“三条主线”,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主打绿色生态、红色历史“两张牌”,加快建设旅游名市。
奋进白城,新的崛起紧扣“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聚集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化对市情和发展规律再认识,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关键促全局、抓重点带一般,推动白城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整体提升,以“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昂扬斗志、以“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定执着、以“听党指挥、担当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攻坚克难、一心为民,服务大局、团结奋斗”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崛起的力量,来自于发展战略的项目主导。始终把项目摆上唯此为重、唯此为大的重要位置,牢牢扭住“项目为王”不放松,在项目建设上突出“快”字、在项目质量上突出“优”字、在环境建设上突出“实”字,跑出项目发展的“白城速度”。
项目建,百业兴。一波接一波的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在鹤乡这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改善民生的“支撑点”,优化发展环境的“主抓手”——坚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实行重点项目清单管理、挂图作战,聚焦“六新产业”和“四新设施”,抓住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机遇,加大项目策划和包装力度,建立高质量的“双百项目储备库”,紧抓项目建设不松手,强化“赛马”、联检等推进机制,实行“谋划储备-洽谈推动-签约合作-落地建设-投产运行”链条式管理,力争在项目建设数量、规模和效益上实现新突破,确保所有项目都能按时间节点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率先突破。
2023年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88个,“5+3”产业项目已滚动发展到60个,推动洽谈9个超30亿元项目……数字、目标的背后是跨越赶超,提档进位的斗志与决心,彰显的是速度与激情。
崛起的力量,来自于投资条件的日趋完善。白城,地处东北“三省一区”的几何中心,在中国“雄鸡”版图的“点睛”之处。她坐拥松辽科尔沁,臂揽嫩江、洮儿河,襟带大小兴安岭,是黑龙江西南部、内蒙古东北部入关的必经之地,乃久负盛名的草原重镇、交通枢纽。近年来,白城紧紧抓住交通运输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立足于构建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工作格局,按照东开、西延、北通、南连的基本思路,以高速公路和铁路、机场重大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组织实施交通运输大通道项目,初步构架起“铁-公-机”的立体交通网络,打通了一条交通枢纽型城市的“快车道”,融入长吉图经济圈,走向京、津、冀经济带——交通,改变了历史,时间置换出空间;路,缩短了人们往来的时间,却放大了人们生活、经济的空间,白城从此步入“高速时代”。通讯、电力、水利、金融、市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文化体育配套完整、功能完善。
崛起的力量,来自于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优良环境。开展营商环境承诺、践诺、评诺活动,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主题集成服务,政务服务好评率达到99%,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居东北地区第1位,成功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大力实施“走基层大调研、面对面解难题”行动,发挥“零跑团”“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等载体作用,拓展“跨省通办”服务范围,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持续优化法治环境,落实“三项举措”,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企业家人身财产安全,为项目建设、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持续优化要素环境,抓好用地、用工等保障,突出发挥好白城绿电产业示范园区“电价洼地”优势,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抢滩白城、云集白城。
白城,在强势崛起的激扬征程中铸就振兴的丰碑。
白城,在科学发展的铿锵步伐中释放崛起的力量。
再出发,开放白城登高望远更上层楼
国家聚焦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为东北地区经济向稳向好提供了强力支撑。白城“三大资源优势”为推进项目招商、加快资源开发转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白城列入国家首批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唯一的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全力打造国家级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构建“四大产业集群”这样的机遇叠加为推进生态建设、新能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难得的政策利好。
开放白城,由此注入更为深邃的战略内涵。
开放白城,由此赋予更加迫切的时代要求。
全面开发开放,白城更上层楼——
突出“绿电特色”,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以低成本用电、可持续供电、低碳税绿电吸引重大项目集聚,打造东北亚区域性制造业中心。
强化“工业主导”,狠抓工业提速增效。实施工业跃升“五项举措”,稳定工业经济,加快改变产业格局。
统筹抓好盐碱地治理和粮食增产,全力夺取连续第十二个丰收年。把抓好盐碱地试点、耕地保护作为“国之大者”,主动承接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国家级盐碱地综合治理示范区。
要胸怀“国之大者”,做好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强做深“三条线”,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达到150亿级规模,持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精深化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
持续巩固旅游升温势头,力促服务业提速增效;加强城市精细化、科学化建管,着力提升城市品位和宜居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系统治理;办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全面兑现“十大民生行动”承诺……
全面开发开放,白城登高望远——
建设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一带一路”和“长吉图”战略、省委省政府统筹东中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白城插上腾飞之翼。
2023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长5.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固投增长11.8%,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30.1%,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固投、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3位,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到2035年,推动白城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白城走向腾飞之路。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新的征程,全面开启白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足音越发铿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的目标越发笃定。让我们起而行之,扛起时代重任,担当实干,创新突破,振翼逐梦,用智慧和汗水为白城塑形、铸魂。三十而立再出发,逐梦路上,山海远阔,星辰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