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莹
剪纸艺术,发轫西汉,流传至今,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巧手、剪刀和纸张,白城市剪纸非遗传承人杜菲菲巧施技艺,纸张便有了故事和生命。
8月1日建军节那天,杜菲菲给记者传来了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系列剪纸新作图样,人物形象细腻、特点突出,让记者着实赞叹不已。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会激发出一些灵感,这已经是杜菲菲的创作常态。
杜菲菲,字敬晗,白城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洮北区音乐家协会理事。在她手中,一张普通的红纸变得与众不同。今年35岁的杜菲菲是土生土长的白城人,生于剪纸世家,历经百年传承,4岁起便跟随母亲学习绘画、剪纸。杜菲菲小时候常常用草稿纸剪窗花,有时候也会用手撕花。从耳濡目染到情有独钟,剪纸在杜菲菲的生命里既温暖又重要。
一把剪刀,一张红纸,杜菲菲能剪出生活百态。她的剪纸作品内容丰富、风格细腻写实、造型准确优美。人物、走兽、花鸟及传统窗花无不在她的剪下生花、形式多样、栩栩如生。“我妈妈那一代,家中的姐妹都会剪纸,但大都停留在传统窗花和民俗装饰类的作品。到我这一代,我在以传统剪纸为基础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艺术和其他美术形式和风格,作品会更有观赏性。”杜菲菲对记者说。她在古老的剪纸纹样基础上,以意念造型,开始了大胆想象和艺术探索,不用先描样儿,只是大体比划一下,或是用指甲在纸上掐个纹样儿,全凭剪纸时的灵感和精湛的剪技,随手就能剪出生动的作品。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年仅20岁的杜菲菲将守护生命与传承文化相结合,以剪代笔,创作出了剪纸系列作品《5·12生命的守望》,再现了大灾面前更有人间真情的动人场景,表达了一个剪纸人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救援人员的敬意。同年,该作品获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剪纸艺术展优秀奖。为表达对北京奥运的期冀和向往,杜菲菲还创作了15米长剪纸巨作《福娃大吉》。2009年,她的剪纸作品《四季娃娃鱼》获中国“鱼文化”剪纸艺术大赛铜奖;2010年,作品《依恋》获首届中国·镇赉白鹤节美术展金奖;2018年,作品《雄风》《丝路》获第二十九届香港世界非遗“金紫荆花奖”美术大赛最高奖和金奖。
一颗初心,一份信念,杜菲菲努力传承剪纸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她走进白城师范学院、白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剪纸艺术的奇妙。杜菲菲向师生详细介绍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剪刀的选择使用和对纸张的使用要求。师生们从生疏到熟练,大家相互交流、反复揣摩,很快掌握了剪纸技巧。“每次我讲课时,学生们都觉得剪纸是个新鲜事,对剪纸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能有这样一个渠道让学生们了解和体验剪纸,这是我最欣慰的。”杜菲菲表示。今年,杜菲菲担任了白城师范学院剪纸艺术客座教授,并成立了杜菲菲剪纸艺术非遗传习所。
为了让白城精湛的剪纸艺术走向世界,2018年,杜菲菲受邀到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参加文化交流商贸展会;2019年,受邀参加波兰、马来西亚国际博览会做非遗文化交流和展览,在海外圈粉无数。她还秉承着传承、弘扬非遗的理念走访了国内多地,参与民间剪纸艺术交流。2014年,杜菲菲在湖南省长沙市创办了剪纸工作室,开展亲子剪纸活动。2018年5月,杜菲菲剪纸艺术被列为白城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年成立了白城市杜菲菲剪纸艺术有限公司。
如今,剪纸已经成为杜菲菲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表示,剪纸寄托了她太多的情感与祝福,在剪纸这项非遗技艺传承道路上会一直走下去,把更多的美带给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