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情系铝箔书画间
白城职业技术学院
开展“躬耕教坛,强国有我”主题活动
通榆县鸿兴镇多措并举强化干部作风建设
社区书记变“主播” 民生服务上“云端”
树立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大绿化观
大安市太山镇中心校
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立足实体经济 以创新应对挑战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3年9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系铝箔书画间
——记铝箔铸字手工技艺传承人曹伟平
曹伟平铝箔铸字作品。 本报记者张殿文摄
 

●本报记者 刘 莹

走进洮南市第四幼儿园,文化长廊里挂着很多制作装裱精美的铝箔铸字作品,泛着独特的金属光泽,初次见到的人都叹为观止、连连称赞。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作品都是易拉罐制成的,出自幼儿园的副园长曹伟平之手。

曹伟平,现为白城市文艺家协会理事,洮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她的祖父曹俊卿是辽宁义县人,那是著名的剪纸之乡。祖父少时曾在铁铺学艺,在学徒之余练就铁画技艺,后辗转搬迁到洮南市。她的父亲曹志刚受祖父言传身教,从小就学习铁画工艺,后改用铝板雕字、雕画,在当地颇有名气。到了曹伟平这一代,在家庭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她从小就喜爱剪剪画画、做手工,少时又得父亲亲传。努力有了回报,她考上了心仪已久的艺术院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展此项技艺,之后又到吉林艺术学院进修一年,主修工艺美术专业。如今,曹伟平在创作中又加入自己的创新,作品风格更显成熟。

变废为宝,老手艺焕发新生机。曹伟平不断推陈出新,她的主要技法仍来源于铁画工艺,但发展到以易拉罐为原材料,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结合伟人书法,发展出铝箔铸字手工技艺。

曹伟平的铝箔铸字创作主要以剪、刻、磨、粘等技法完成,与其他艺术表达形式不同,铝箔铸字是经过现代技术和纯手工制作的书法艺术,能将草、隶、行、篆等书法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高雅、独特、大气、立体感强,满足和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把易拉罐变成艺术品,是一件既讲究技巧又需要耐心的细致活儿。“最初想用易拉罐创作作品没有想象中简单,铝箔是平的,做出来也是平面的效果,缺乏立体感,多次摸索、尝试以后才做出立体的浮雕效果,书法的质感立刻就显现出来了。”曹伟平对记者说。有巧思又有巧手,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家后又要照顾女儿的曹伟平,平时只能在夜间进行创作,伴着灯光,在简易的工作室里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即使这样,一晚上都完不成一件作品。

曹伟平的父亲喜欢毛主席诗词,她想用铝箔展现出来。她雕刻了全部公开发表的毛主席手写体诗词作品,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2010年,她的作品《采桑子·重阳》,获得“吉林巧姐”手工艺品大赛最佳创意奖。同年,经白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曹伟平铝箔铸字被列入白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2012年世界博物馆日当天,白城市博物馆举办了一场曹伟平铝箔铸字作品展,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和欣赏这项非遗技艺。

受曹伟平的耳濡目染,她的女儿遇春铭同样喜欢这项技艺,现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从小陪着妈妈进行创作,感受着铝箔铸字的艺术魅力,对铝箔铸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曾创作了《雄鹰翱翔》《雄狮》等多幅画中字作品,寓意高考考生出色发挥、金榜题名,受到考生和家长的欢迎。今年,遇春铭作为传承人,在就读的大学里将铝箔铸字这项技艺申请为大学生创新型人才项目,目前已经立项。

非遗薪火代代传,在新一代传承人看来,铝箔铸字的传承不仅是传承一种技艺,更是弥足珍贵的非遗文化。曹伟平将会继续坚持创作铝箔铸字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手工技艺,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