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夕阳无限好 晚霞映满天
镇赉县突出“三项工程”
统筹推进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提高医护人员能力
白城铁塔公司全力保障
极端天气通信网络平稳运行
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3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夕阳无限好 晚霞映满天
——记国家一级编剧、白城作家张国庆
张国庆在思考创作
 

●本报记者 薄秀芳 文/摄

当文字里住进了灵魂,文字就被赋予了生命;当生命中承载着使命,生命就越发常青。在白城,有一位作家虽已88岁高龄,但依旧笔耕不辍,育人不倦,他就是文坛长青树、国家一级编剧、白城本土作家张国庆。

1935年出生于洮南市永茂乡的张国庆,自幼酷爱文学。读初中时,就在报纸上发表了文章,这也成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的开始。自1963年开始,张国庆先后发表长、短篇小说以及影视作品、戏剧作品近百部,散文若干篇……被誉为“最具有乡土味的老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亲仇》发行近10万册,并于1986年代表吉林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中国书展”;1993年他编写的剧本《柳条又发青》被拍摄成8集电视连续剧;1995年,他的作品电视剧《爱在莫斯科》,成为首部中俄联合制作的影视作品;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张作霖传奇》及20集同名电视连续剧,被作为文化礼品送给旅居美国的张学良将军;30集电视连续剧《恭喜发财》在全国120多个城市播映……

提及创作,张国庆颇有感触,白城文化丰富而有渊源,是自己一生文学创作的源泉。得益于此,他在今年年初出版了以家国情怀为视野,展现巾帼不让须眉的收官之作《于凤至大传》。他说,创作劳累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带有泥土气息的芬芳,在自己的脑海中回旋、荡漾,这就是生命的气息、创作的力量、是脚下这片土地给予的滋养。

从1963年至2023年,张国庆的创作之路经历了一个甲子。他一生崇尚弘扬真善美,并将其融入每部作品中,深受广大观众、读者的喜爱,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了力量。身为一名有情怀的本土作家,张国庆不仅自己创作,他的目光一直关注着家乡的文化发展,并尽全力引领和带动白城文学创作者勇往前行。

“白城撤地设市这30年间,文学发展势如破竹,涌现出了韩友、李小平等一批本土作家,他们的作品朴实有情怀。目前,白城有很多作家、业余作者在积极投身创作,这种势头非常好,说明白城的文学创作局面繁荣昌盛非常难得,白城文坛的未来值得期待。”张国庆表示,白城文学创作发展有两大空间,第一是认真发掘好白城的文化资源空间,从辽金时代到现代的历史文化,需要深入挖掘,为宣传白城地域文化和推动白城的文学创作提供资源;第二是提高作品质量,文学不是量的堆砌,而是质的挖掘,白城作者应立足于本土,精心打造经得起时代检验、接地气、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作品。希望白城作者能下苦功夫到生活中去,写出能发出时代强音的好作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然,在文学创作方面,张国庆说,自己是有遗憾的,那就是没有完成一部关于伪满时期的作品。如果可能,他会在这方面继续努力。希望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记录,时刻提醒后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他要利用余生,帮助有志向的白城作者提高创作水平,创作出反映白城、有一定高度的优秀作品,为白城文学创作贡献力量。

采访结束后,张国庆老师与记者挥手告别,看着站在落日余晖中的这位让人心生敬意的长者,忽然想起宋代诗人蔡戡《南昌大阅》中的一句“此身虽老心犹壮,自笑凭鞍矍铄翁。”

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何尝不是一部巨大的著作。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