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公安专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深化“警地融合”推进“警民融合”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23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化“警地融合”推进“警民融合”

白城市公安局深化”警地融合“工作,联合司法、法院等部门成功化解矛盾纠纷。 李涛摄
白城市公安局联合作战指挥部利用一体化作战体系,实时调度街面巡防力量,实现“1、3、5”分钟快速反应。 (资料图片)
市区阳光广场警务室工作人员不到5分钟就为辖区群众办理了交管业务,得到群众好评。 李涛摄
 

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

——白城市公安机关社会治安巡逻防控工作纪实

●朱梦琦

在广袤无垠的科尔沁草原深处,有座美丽的城市——白城。城市烟火升腾、百姓安居乐业、治安平稳有序。

走进鹤乡白城,一幕幕精管善治的平安画面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的巡逻民警、24小时闪烁的红蓝警灯,还有建设在家门口的警务工作站……平安,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亮丽底色,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平安的背后,是白城市公安局持续创新警务模式,深入推进社会面协同管控新机制的生动实践。

“防控”与“打击”同向发力

平安不平安,群众的感受最真切。“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我们很有安全感。”“在白城做生意10年了,感觉白城的治安一年比一年好。”“晚上下夜班回家,看到警务工作站的灯还亮着,心里就特别踏实。”

数字无言,却最有说服力——2023年,市区刑事警情、治安警情与疫情前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2%、63%;道路交通事故“四项指数”与疫情前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6%、29%、13%、49%。

如何提升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驾驭能力?白城市公安局将警务资源、管理服务进行深度融合,做强战斗实体、织密巡防网络、推进多元共治,在主城区政治核心区、人员密集区、治安复杂区等关键部位建设9个警务工作站,整合交警、巡警警力,组建集警情处置、巡逻防控、交通管理、应急处突等职能于一体的专业队伍,全部下沉到街面警务工作站,24小时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在联合作战指挥部“龙头指挥、单元作战、所队融合、资源支撑”的一体化作战体系下,聚焦21个核心区域、12个重点区域、60个必到点、78条必巡线,做强指挥权威,靶向投放和调整巡防警力,真正实现“1、3、5分钟”快速反应,出警效率、处置水平“双提升”。今年3月,市区某小区有群众跳楼轻生,正在附近巡逻的长庆桥警务工作站民警第一时间接收指令,仅用3分钟便赶到现场,迅速控制局面,成功解救群众;今年7月,经开辖区发生命案,嫌疑人驾车逃离现场。联合作战指挥部迅速调集警务工作站、城区派出所警力进行围堵。同时,多警种同步上案、快速研判,提供警力、技术支撑,精准锁定嫌疑人落脚点,仅用13个小时便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融合”与“治理”同题共答

访民情、解民忧,防风险、治乱点,调纠纷、破案件……承担着鹤乡白城基层治理职能的104个派出所,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神经末梢”,也是警地融合的重要力量。

白城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党政支持,深化“警地融合”工作,与78家行业单位建立41项协作机制,推动党政力量、公安力量、社会力量紧密融合,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洮北分局探索“三局两院”进网格工作模式,公安、司法、城管与法院、检察院走进社区、贴近群众,开展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违建整治、帮教管控等工作;发动居民小区的老党员、退伍军人、物业人员等组建“义警”队伍,建立“群众说事点”,做到“民警义警同步巡逻、警情社情同步处置”,打造群防群治“前哨站”,筑牢服务群众“第一线”。

今年3月,四季华城小区两户居民因下水道堵塞问题引发纠纷,幸福警务工作站民警到达现场。随后,民警将涉事二人邀请到“流动纠纷化解室”,在物业、社区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摆事实、讲道理,双方最终握手言和。“流动纠纷化解室”是深化警地融合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针对社区居民矛盾纠纷“小、杂、烦”等特点,将警力前置到群众身边,联合社区、司法等部门随时调解、源头化解,真正实现了矛盾纠纷不上交、问题解决在基层。

特别是2023年,白城市全面深化城乡社区警务战略,强势推动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公安、交通、城管、教育等22个部门共商共研、齐抓共管,构建具有白城特色的基层治理警务新模式——整合社区网格员、单元长、楼栋长、在职党员、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多方力量,通过治安防范措施和群防群治的“1+N”组合,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质效稳步提升。

“改革”与“惠民”同频共振

基层执勤执法阵地是公安工作直面群众的重要窗口,服务效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对此,白城市公安局积极发挥政务大厅、警务工作站、派出所阵地优势,把服务平台延伸到街面、拓展到乡镇,打造半径更小、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打造一厅聚集“旗舰店”——强力推动市县公安政务服务事项入驻同级政务大厅,整合129项业务进驻政务大厅,真正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

做优便民服务“便利店”——将26项交通、户政高频业务下放市区9个警务工作站,配置自助服务设备可提供“7×24小时”不打烊服务,使公安政务服务从“窗口固定时间办”拓展到“群众随时自助办”,让警务服务更具智慧、更有温度。

做实方便快捷“连锁店”——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97项业务进驻派出所,持续释放警务改革红利,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便捷服务。

白城市公安局将交通、户政等多项业务下放至警务室和派出所后,把服务平台延伸到街面、乡镇,结合“民警代办、辅警捎办”等工作举措,构建城区“10分钟服务圈”、农村“30分钟服务圈”,累计服务60余万人次,节省群众办事成本20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信息“零距离”、服务“不打烊”、便民“无空档”。

织密警民融合“三张网”

共筑基层治理“幸福圈”

本报讯(朱梦琦 郭凯)自深化“警地融合”推进“警民融合”工作开展以来,大安市公安局有效整合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基层治理,用心用情织密警民融合“三张网”,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织密信息交流“互联网”。大安市公安局积极延伸派出所社区警务触角,社区“1+2+N”(1名社区民警、2名社区辅警、N名网格员和民兵)小分队,开展社区巡逻防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防范宣讲、反诈防骗宣传等工作,使社区民警从“下社区”变为“在社区”“知社区”“融社区”。派出所民警辅警以微信群为纽带,把“警民联系”微信群建设成懂法学法的“小课堂”、以案说法的“小讲座”、服务群众的“办公室”、收集情报信息的“交汇站”。10月11日,锦华派出所民警在“警民联系”微信群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讲解电诈常用手段和案例。辖区刘女士最近接到类似诈骗信息便来到派出所向民警咨询。民警确定刘女士极有可能遭遇电信诈骗,紧急阻止刘女士所有支付行为,避免其财产损失。目前,大安市已建立“警民联系”微信群发布预警信息、反诈骗宣传、法律知识3万余条,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20余万元。

织密纠纷化解“防护网”。为拓宽群众反映民事渠道,增加民警了解民情方式,大安市公安局将辖区派出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工作,广泛推广“板凳工作法”,民警发动网格员、志愿者等社会群防群治力量,蹲下身子听民情,零距离服务群众,利用“板凳会”“炕头会”等方式融入群众之中,把问题诉求解决在群众家门口,让民警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调矛盾纠纷、同破治理难题,切实把社区警务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老张他们家楼道里气味可大了,到晚上还总有狗叫声,老张说找了邻居几次了都没解决,也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社区民警得知情况后,及时联合社区工作人员、小区物业开展走访调解,经过2天入户走访,成功化解此矛盾纠纷,受到居民一致好评。随后,辖区派出所联合社区、物业共同开展走访活动,向群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介绍堵塞消防通道、挤占消防设备存放空间的危害及后果。“真没想到,平时坐着闲聊抱怨的小事民警都这么上心给解决,现在楼道里干净多了,邻里矛盾也化解了,真应该给民警们点赞!”

织密安全宣传“平安网”。大安市公安局积极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组建硬核直播团队,打造慧阳派出所长虹警务室直播间,以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安全宣传的新平台,用内容短而精、小而实、接地气的小故事讲好安全防范大道理。主播民警还积极与直播间群众开展互动交流,及时记录群众反映问题和意见建议,予以反馈解答,实现安全宣传全覆盖。截至目前,大安市公安局已开展户籍业务办理、反诈宣传、消防安全宣传等直播4次,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安市公安局积极开展“警校融合”工作,利用“大安警事”微信视频号将普法直播延伸到校园内,直播课堂由法治副校长担任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们普及校园欺凌、心理健康、交通安全、反诈常识等相关知识,线上开展游戏互动,让同学们学法、懂法、用法、敬法,达到以学生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的平安建设宣传效果。

建强“小阵地”释放基层治理“大能量”

●朱梦琦

市域社会治理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2023年7月,吉林省全面开展党建引领“警地融合”工作后,白城市公安局洮北分局积极探索“三局两院”进网格工作模式,着力打造服务群众主阵地、信息收集主战场、源头解纷主渠道,有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辖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稳步提升。

整合资源下网格,实现便民惠民“零距离”

在洮北区铁鹤社区警务服务站,每天上午都有许多群众前来咨询。“公检法和城管、交通、社区都在小区办公,现在咨询业务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解决问题快一分,群众认可就多一分。白城市公安局洮北分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推行公安、司法、城管与法院、检察院5个单位工作人员进驻社区警务服务站,设立“三局两院”办公室值班岗,将“警务工作站、司法调解室、城管工作站、未检工作室、法官进网格工作站”五站合一,打造一体化服务工作平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统筹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纠纷调解、违建整治、帮教管控”等工作,特别是小区里的大爷大妈都是这里的“常客”。7月25日,李大姐因房产债务纠纷问题来到社区“三局两院”网格服务站求助。社区民警向其解释相关法律条例,并联系司法局相关工作人员帮助解决困难。

目前,“三局两院”办公室值班岗已接待群众36人次,受理各类问题4件,配合社区开展上门走访170余户,发放反诈宣传单及各类普法手册200余份,及时发现、排除隐患20余个。

调解平台进社区,激发基层治理“内动力”

“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看似是小事,但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基层治理服务工作,长庆派出所社区民警卢汉最有发言权。

洮北分局将矛盾纠纷化解放在基层治理工作首位,在原有“鹤小白矛盾纠纷调解室”基础上,继续整合资源力量,依托“三局两院”成员单位、社区书记、网格长、楼栋长和小区内威望较高、善于沟通、人际关系好的热心群众,组建“矛盾纠纷调解小队”,设立居民议事点,通过“法、理、情”相结合,及时介入解开“疙瘩”,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初期、处置在萌芽、化解在小区。

今年7月,白城市因连日暴雨导致铁鹤小区不少居民房屋漏水,业主们情绪激动,到“三局两院”值班室反映情况。对此,矛盾纠纷调解小队组织业委会、群众代表和物业人员面对面交流座谈,倾听诉求、耐心沟通,积极协调解决房屋漏水问题,成功定纷止争,群众拍手称赞。目前,“三局两院”值班室已现场办公接待居民56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8件,真正将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

共同参与齐治理,打造共建共享“大平台”

“我今年61岁了,是一名退休老党员……”“我是一名物业人员,自从加入义警队伍后,真正成为社区大管家了!”在洮北区铁鹤社区,有这样一支“义警”队伍,他们带着红袖标,随时接待各类群众求助,与大家伙儿唠着家长里短,总能第一时间发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风险隐患,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是“和事佬小分队”。

洮北分局积极推进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在“三局两院”进网格工作模式上,创新组建“义警”队伍,精心挑选“综合素质过硬、热心公共服务、群众威望较高、闲暇时间充裕”的群众参与到公安工作中,统一配发服装和标识,在社区民警带领下开展巡逻防控、信息收集、隐患排查、警情处置等工作,激发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8月6日,铁鹤社区有居民因毁绿种菜、私建停车位等问题引发纠纷,铁鹤网格站义警队员入户宣传做工作,为诉求双方提供“对话”平台,换位思考,赢得理解,违规方主动清理违规行为,恢复绿地。

类似“部门联手解民忧”“义警父子齐上阵调纠纷”的精彩故事在社区不断上演,发动群众自治,引流赋能基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洮北分局“义警”队伍已扩充至16人,成员包含了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物业人员等群体,队伍组建至今出动巡逻义警15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20余起,服务救助群众40余人。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