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彤君
前不久,通榆县人民检察院控申12309服务团队在全国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接待窗口深化开展“为民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团队。该团队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人民至上的情怀与信念,耐心细致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信访无积案,无涉检赴省、进京访,为县域发展稳定作出了检察贡献。
以便民为目标 加强窗口建设
通榆县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共有3名工作人员,均有多年控申工作经验。接待“窗口”以便民为目标,强化软硬件建设,助推全覆盖、各环节、规范化接待。在接待大厅,设立律师、民营企业专用通道,配置安检系统、防爆系统,安装接待2.0系统、办案2.0系统、政法涉法涉诉系统。在辅助接待区,设立远程视频接待室、检察长接待室、举报初核询问室、未成年人检察接待窗口、候谈室、律师会见室6个专用办公区。通过设置投诉箱、公布监督电话、工作人员挂牌接访等形式,强化对接待人员的监督力度。
该中心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及时排查涉检矛盾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及时介入引导,防止舆情扩散。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握牢主动权。采取“三定三包”制度,有的放矢,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涉检上访事件发生。
以机制为保障 提升接待质效
强化服务意识,讲究方式方法,不断将经验做法提炼升华,形成有效机制,应用于具体实践,以提升接待质效。
严格执行《检察长接待制度》《检察院领导包案制度》《检律定期会商机制》《院领导包保办理首次信访案件工作制度》。来信来访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以礼相待,展现检察机关亲和力。实行告急访、群体访、涉检访“三级预警”,制定应急预警方案,遇有重要紧急事项或重大突发事件,立即请示报告,并及时妥善应对,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涉检上访事件发生。
成立风险评估检查小组,定期对案件信访风险进行评估检查。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清理,分类建立信访积案“档案”,逐案制定化解措施。运用检察2.0数字化办案平台,对环境保护、交通肇事、电信诈骗等业务数据进行科学研判,提出预防建议,将信访预防与平安建设深度融合。
以接待为核心 办好为民实事
今年以来,接待来访人员106人,其中办理向本院民行部门分流案件5件、立案监督案件2件、司法救助案件7件。为有效弥补救助资金不足,他们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检察+慈善”活动,募集资金14万元。
融合履职提升首办质效,对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及立案监督等信访案件,采取融合接待方式,同各相关部门第一时间提出让群众满意的解决办法,并快速落实。其中,在与民事部门共同接待农民工陈某某、聂某某因打工欠薪上访中,他们协助到被告凌某某户籍所在地查询并指导开具了失联证明,同时通过民事部门向通榆县人民法院制发支持起诉意见书,当事人诉求得到及时立案,收获良好效果。
对重点案件开展回访预防,今年对捕诉环节做出处理结论的268件案件中,逐案分析研判,针对重大敏感案件回访28次,回访率10.4%,对被回访人提出的诉求争取现场解决,现场难以解决的及时上报分管领导,经过分析研究合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其中,在对相对不起诉诈骗案举报村民张某某回访时,经过释法说理仍存在上访可能,承办人便和村干部再次到张某某家中,耐心细致地解答,使诉求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化解了矛盾纠纷。
巡访接待就地化解矛盾,以“流动检察室”为切入点,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与信访源头“零距离”。开展检察巡回服务11次,接待群众咨询来访137人,梳理出群众迫切需解决的法律难题5个,同本院相关部门共同制发检察建议5份,有效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因案致贫、焚烧秸秆污染环境、外来植物物种侵袭等问题。
为民服务是检察机关的根本宗旨,通榆县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热心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