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莹 张 风
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眼科医生更是为患者带来光明和丰富多彩世界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白城中心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副主任宋海滨这样说:“光明一人,幸福全家,是我的职业理想。”
2012年,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的宋海滨放弃了留在大城市从医的机会,回到家乡白城。多年来,他先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深造,并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白城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在历经10余年的临床工作磨砺中,他深感肩头责任重大,医者使命光荣,坚定了他用自己的医学技能照亮他人人生的信念。
他用双手推开黑暗……
10月28日6时30分,当很多人还在睡梦中时,白城中心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当天的第一台手术已经开始。患者是69岁的孙女士,左右眼视力指数均为20厘米,双眼晶状体瓷白色混浊。患者自幼聋哑,从未上过学,已经没有听力和语言能力,如果再失去光明,她的世界将会是无尽的黑暗。为此,宋海滨下定决心,即使病情再复杂,也要尽全力救治。
术前,宋海滨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又与患者家属沟通,最终选择分两次为患者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IOL植入”手术。这套手术方案不仅适合她的病症,而且大大降低患者术中不配合的风险,利于术后恢复,还可以为患者节省住院费用。
术中,出现了多个不利手术开展的因素和困难,宋海滨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克服了患者手术不配合、操作风险大的困难,最终手术取得成功。当孙女士重新看到清晰世界的那一刻,激动得像个孩子。孙女士的情况不是个例,宋海滨的患者重见光明的喜悦,经常在眼科诊疗中心发生。
59岁的患者老李,瞳孔膜闭,并发过熟期白内障,失明接近24年,术后右眼重见光明;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并发性白内障、虹膜后粘连导致双眼模糊胀痛难忍的患者杨女士,经他手术后重见光明;右眼球萎缩失明,左眼白内障完全成熟恶化为“黑内障”、仅存一点光感的常女士在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后经宋海滨的手术治疗恢复了视力。在宋海滨的职业生涯中,遇到过许多特殊病例,每一位患者经过他治疗后重见光明,重获对生活的希望,就是令宋海滨最欣慰的事。
他用双脚丈量光明……
作为眼科医生,宋海滨平均每天都会有十几台手术,但无论多忙,他都如期下乡义诊,义诊结束后,马上返回单位继续完成当天排好的手术。有时回到家已是深夜,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辛劳而有一丝懈怠。
2018年,宋海滨参加了“健康快车光明行”活动。作为基地医院的上车医生,他积极配合完成白内障手术600余例。之后,他又与中国乡村振兴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合作,持续开展“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义诊筛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和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每周五,宋海滨都要深入到各地的乡镇村屯和社区开展义诊筛查活动,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一患一案”,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指导和复查。从今年2月至今,已完成32站的义诊筛查,累计服务群众近5000人次,筛查出患有白内障人数1253人,为符合条件的患者免费实施白内障手术近500例,真正把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面对等待他检查、治疗的患者,他奔赴而去,那是他内心最大的牵挂。医者仁心,手中有技术,更要心底有温度,服务更多有眼病需求的人,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宋海滨的脚步从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