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失眠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青少年也出现失眠。良好的睡眠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成了一种奢望,每天被失眠折磨的人成千上万。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失眠的发病率约为27%,而我国失眠的发病率高达38.2%。老年人、职场白领、初高中学生、更年期妇女是失眠的高发人群。
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早醒、睡眠质量差、睡眠浅易做梦、不宁腿综合征(在睡觉的时候腿部因感觉不适而不由自主地运动)、睡眠感觉障碍、全身不适等症状。
失眠对人们的认知功能、免疫功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还会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失眠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必要的时候需要服用安眠药。
但是,对于服药治疗失眠,不少人存在认识误区。下面就来说一下失眠用药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严重失眠也坚决不吃安眠药
是否服用安眠药,需要根据患者失眠的严重程度和失眠的具体原因来判断,患者不能一味拒绝服用安眠药。对于通过病因治疗和自我调整不能完全改善的失眠,不能盲目地拒绝药物治疗。长期失眠会对我们的精神和身体造成很大的危害,适当使用安眠药治疗是有益的。
误区二:只要失眠就吃安眠药
由于镇静催眠药物有可能引起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症状,因此切忌有点失眠就随意用药。对于短暂的失眠或者环境因素导致的失眠,可以不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去除环境诱因即可达到改善睡眠的效果。严重失眠者或原发性失眠患者应咨询医师,经过医师的评估和诊断之后,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误区三:服用安眠药会成瘾,吃了就停不下来
临床上常用的安眠药有地西泮(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奥沙西泮、咪达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佐匹克隆、酒石酸唑吡坦(思诺思)、扎来普隆等。这类安眠药物虽然有一定的成瘾性,但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病情正确服药,不仅可以有效治疗失眠,还能避免副作用。
(未完待续)
(白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