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辽沈战役的一场战斗中,白色的照明弹把夜空照亮,红色的信号弹像流星在头上匆匆划过,各种枪炮一起开火。这时苗玉成猫着腰,像离弦的箭,“嗖”的一步跨出战壕,为了躲避敌人的火力,他匍匐前进,穿过了敌人的火力来到了敌人的阵地之上,不大一会儿,便听到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敌人的炮兵指挥所被炸开了。
苗玉成1933年9月出生,1948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43军。曾担任通讯队司号员、卫生员、驾驶员、炮长、步炮连车长、排长、坦克团作战参谋等职,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长春战役、四平战役、海南岛战役、粤桂边战役等战役。立过一特功,两大功和两小功。获得“三级战斗模范”“模范指导员”和“战斗英雄”等光荣称号。1964年转业到白城市工作,2015年病故,时年82岁。
近日,记者采访了战斗英雄苗玉成遗孀田桂英,老人今年已经88岁了,她说:“当年我曾经两次进入朝鲜战场探望丈夫,这是我这一生中永远的骄傲!”说着她便拿出了当年进入朝鲜时政府为其签发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官妻子入朝证”。
经过无数枪林弹雨,苗玉成身上伤痕累累。田桂英老人回忆:“老伴在世时,身体经常感到不舒服,多次检查,但一直没有找到原因,后来在去世火化后我们发现了在他身体里的弹片,这是他的苦痛,更是他的荣耀和勋章!”
在一次战斗中,苗玉成被弹片划伤,鲜血直流,没有药品,但他依然坚持和敌人激战,最后百余人的队伍中,只有苗玉成和另外一名王姓战士活了下来。
1950年10月苗玉成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立大小战功多次。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的“解放奖章”。1958年,获16军坦克团授予一级无线电手。1961年,获16军坦克团授予一级射手。
“当时听完父亲在战场上的经历,我们才知道他为何如此珍惜自己的奖章。”苗玉成的儿子苗小杰回忆,自己小时候曾在父亲箱子里翻出过军功章,拿出去到处玩,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谁也不许动我的奖章,这是我和多少战友拿命换来的!”
苗小杰介绍:“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打了多少仗,我父亲也记不清了,但是有一场战役,永远烙刻在他心底。”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飞机盘旋,炮火急袭,整个阵地打得烟尘冲天。就在这时,一个艰巨的任务落在苗玉成的身上,20分钟带弹药增援161高地。时间紧迫,苗玉成来不及多想,立即分析地形,带9名战友出发。他们肩上扛着几十斤弹药,4架喷气式飞机在头顶上盘旋,机枪子弹左右前后“嗖嗖”飞过。“把弹药箱子顶在头上,拉开距离!”苗玉成看准了敌人的火力盲区,带着战友全力向高地冲锋。为了守住这块高地,苗玉成与战友们做好分工,从中午一直守到半夜,先后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这次战斗中,他还冒死救下了一个朝鲜孩子。
1964年4月,从部队转业的苗玉成来到白城市民政局工作,牵头组建白城市军用饮食供应站并担任站长。1982年初,苗玉成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始终带病坚持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直到1991年离休。
回忆起丈夫的生平事迹,田桂英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我经常教育子女,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像他们的父亲一样,冲在最前面,给别人做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