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赫)今年以来,我市纵深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将盐碱地综合利用列为重点工作首位,坚持“以地适种”和“以种适地”相结合的原则,引、育耐盐碱良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摸索出可推广、可复制的盐碱地治理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
我市成立苏打盐碱地治理研究院,建成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举办中国·白城苏打盐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讨会,向全国总结推广盐碱地治理“大安模式”。成功创建省级耐盐碱水稻良种繁育基地,开工建设引嫩入白扩建一期、大安灌区二期等配套水利工程,种植改善水田5.3万亩,平均亩产420余公斤,接续改良培肥后每亩可超500公斤,我市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建设实现首年“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