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玉玲 王国庆)近年来,白城市林业科学研究院作为白城林草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加快在林草科技自立自强、生态建设中大显身手。
选准科研方向,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该院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所集科研、开发和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林草科研机构。建院51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163项;获奖成果94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部级54项、市级33项;培育林木新品种35个,其中“小黑杨杂交育种”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白林一、二号杨树选育”及“重度苏打盐碱地顶级植被快速恢复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白城杨选育”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吉林省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的概括、问题及发展对策”获全国林业调查规划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去年6月,“白城山新杨系列新品种选育及高效繁殖关键技术”被中国林学会评定为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白城山新杨系列新品种具有环保性能优良、不散粉、不飞絮特点。
拓宽渠道路径,加快成果转移转化。该院突出应用导向,深化新成果转化试点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化输出模式。白城山新杨系列品种被广泛用于三北地区防护林、人工林建设中,产生的直接、间接经济效益高达30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该院与吉林省大公林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白城分公司合作对接5年来,产值达35.55万元;与吉林绿波中药药业有限公司开展科研创新合作10余年来,协助企业完成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其种植基地的中药材GAP的认证工作,这是我市唯一一个通过国家认证的中草药种植基地,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优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同时还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10余人,助力企业产值增加了800多万元。
加大服务力度,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坚持科技下乡、人才下沉,依托院地、院企、院校合作基地,构建“顾问专家+科技专家+基层专家”三级科技力量组团服务帮扶模式。通过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奉献社会引领文明”主题实践等活动,先后为所包保帮扶的洮北区金祥乡立新村投入资金100余万元,购入水稻收割机、建设村部和文化广场,完成村路硬化、绿化树栽植,建设6公顷果园,种植苹果、海棠等果树,完成自来水入户300余户,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去年11月,该院联合省人社厅、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三医院,在洮北区金祥乡立新村开展专家义诊、送科技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服务村民230余人次,普及了医疗健康知识,解决了技术难题160余个,为立新村及周边村屯节省费用20余万元。
深化交流合作,借力实现科研突破。围绕科技合作的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推动我市林草科研领域对外合作交流。去年5月,白城市林科院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攻关,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技术进步、成果转化和人才联合培养,着力解决制约东北和区域湿地修复与保护“卡脖子”难题。去年8月,该院有关专家到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白城山新杨系列优良绿化新品种选育和高效繁殖技术”,双方就相关推广、合作及研发等内容达成多项共识。去年9月初,俄罗斯伊夫盖尼·巴那耶夫博士等4位专家来白,就林草科研领域和生态研究方面展开研讨交流,双方在破解林草科技重大课题等瓶颈和路径上取得诸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