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 宁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上,司法部对299个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99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进行了表彰,洮南市永茂司法所所长吴淑媛榜上有名。在洮南市永茂乡,乡亲们都知道这位善于化解复杂矛盾纠纷的“金牌调解员”。
化矛盾、定纷争、促和谐。14年来,吴淑媛始终扎根基层一线,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难,以实干和奋斗的青春岁月,谱写“拳拳初心皆为民”的最美诗篇。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吴淑媛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看来,过硬的法律知识是能让自身工作“硬”起来的唯一条件。在调解工作中,吴淑媛始终坚持同当事人共情,善用“情理法”,架起“连心桥”,绘就“同心圆”,确保“案结事了人和”。
2023年9月,永茂乡头段村村民董某找到吴淑媛,握着她的手说:“孩子,帮帮我吧。”随后,董某向她诉说了发生在30多年前的往事,称要为自己的儿子讨个说法。原来,30多年前,董某的妻子带着儿子在同村村民田某开的磨米坊磨米时,儿子不小心被磨米机搅掉了4根手指头,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孩子的手只是简单处置了一下,就此便残疾了。转眼30多年过去了,年逾六旬的董某也没能力再帮助儿子,每每想起此事,心里总是十分愧疚,便想给儿子讨个说法。吴淑媛深知董某、田某两家关系很好,董某并不是想让田某赔偿多少钱,因为董某也知道田某年岁已高,没有劳动能力,更何况此事已经过了20年最长诉讼时效,董某需要的是心理安慰。为让双方老人都无后顾之忧,吴淑媛多次找到董某的儿子谈心、讲法、讲情。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田某赔偿了董某的儿子1000元,化解了双方多年的心结。
“采取说服、疏导的方法去帮助群众化解、解决纠纷,在维护社会稳定、平安建设中人民调解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淑媛说。为全面贯彻实施人民调解法,不断拓展调解工作领域、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方式方法,吴淑媛和同事们一起开展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化解工作,将群众纠纷消灭在调解阶段,将矛盾积累化解在民间。在调解实践工作中,她摸索出村级调解委员会优先调解法,不仅调解语言恰到好处,还能将矛盾及时化解。
时光飞逝,吴淑媛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已有14个年头。这期间,她累计成功调解案例1000余件,仅2023年就成功调解纠纷86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这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经历了无数次苦口婆心的劝解,更是她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执着与热爱。
谈及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感受,吴淑媛说:“只要群众认可,我们就有力量。我将不断提高基层人民调解能力,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为社会平安稳定和谐贡献司法行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