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立德)近年来,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积极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新模式,紧盯脱贫劳动力家庭现状,着力解决部分因“缺知识、技术短、年龄大”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群体的就业问题,为保障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发挥了救急难、托底线、保民生、助增收的积极作用。
该乡以安置“乡村公益性岗位”为重点,设置了乡村道路维护、乡村保洁、图书管理员等12个类别的岗位,并在困难家庭中选聘一名劳动力安置到乡村公益性岗位就业。同时,为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村里出台了公益性岗位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并从村“两委”班子中挑选一名责任心强的村干部专门负责村屯环境卫生以及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
去年,该乡开发公益岗位12种,公益岗人数191人,公益岗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帮扶车间2个,安排就业人员5名,其中脱贫户2名。
目前,该乡通过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使乡村公益性岗位成为就业帮扶“硬举措”,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启“新路径”,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