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生活百科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挖鼻孔看似无害,实则暗藏诸多隐患
理性看待儿童食品高价营销
体重稳定的年长女性或更长寿
购买保温杯 材质要选对
治疗失眠试试这几招
揭秘七大家用美容仪的真相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2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性看待儿童食品高价营销

 

不少家长在选购商品时发现,像面条、饺子、酸奶这样的寻常食品,若在包装上有“宝贝”“成长”等与儿童相关的字样,价格往往翻倍。出于对孩子健康成长的考量,不顾商品高溢价、心甘情愿为其买单的家长不在少数。

其实,相较于同类食品而言,部分高价儿童食品在安全标准上并没有更胜一筹,也并未在食材配料上具备更大优势,只是商家为吸引家长购买所采取的营销策略。

从食品执行标准来看,多数儿童食品执行标准与普通产品并无差异。目前,针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我国从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等方面制定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过,对于3岁以上儿童食用的食品,我国尚未明确提出专门的标准。

从营养健康的角度看,高价儿童食品也未必更健康。有的商家在营养成分上偷换概念,为让营养含量看起来多一点,把以每百毫升为单位换作以份为单位;有的商家在包装上突出显示儿童成长所需的营养素,但产品的实际含量微乎其微;也有商家在食品颜色、风味、口感上大做文章,生产迎合儿童偏好的高甜高盐产品,甚至以增加不健康成分为代价。

由此可见,高价儿童食品不一定高质。家长要理性看待,客观分析产品价值,避免为产品溢价付费。先要查看产品相关资质,观察包装上的产品标准号,判断产品是否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再分析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尽量避开口味重、添加剂多的食品。

无论是色彩缤纷的食品包装,还是“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宣传用语,均不能作为家长选择的依据。消费者要留心查看,把带有儿童相关标识的食品与同类食品比较,看看多了哪些营养成分,制作工艺是否有差异;要了解商家是否有创新成果,在食品生产环节运用了哪些专利技术,再决定是否为其买单。 (据《经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