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缝绣成画 绽放芬芳
以员工制推动家政业规范发展
深化党建品牌创建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白城税务
奋斗正当时 火热新实践
“大棚经济”富民美村
新办法来了!
“外卖小哥”权益将有更多保障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下一篇4 2024年2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缝绣成画 绽放芬芳
——记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丛翠连
丛翠连与其作品《鱼旺年丰》。
 

●本报记者 薄秀芳 文/摄

一束金色的阳光从窗外洒落室内,将坐在厅中缝绣的一位红衫女士拥入其中,画面温馨而宁静。只见其手捻绣针彩线穿花纳锦,一幅身着彩衣的吹笛少女图主体已基本完成,画面中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近日,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丛氏缝绣画”传承人丛翠连家中,她现场缝绣的画面,让记者对这项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

环视丛翠连整洁而充满艺术氛围的家,随处可见精美的缝绣作品。有体现民间传说的、有赞美家乡的、有展示当地民俗的……

丛翠连年近七旬,举止言谈间自带优雅。她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如何通过绘样、配线、上绷、绣制等工序,在绣花绷上绣出作品。丛翠连自豪地介绍她的代表作品《十二花神》《金陵十二钗》,这两件作品在白城市第三届生态旅游节暨首届文化节上荣获一等奖,被市旅游局选送到澳大利亚文化节上展出,得到了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人的一致好评。

2006年至2023年,丛翠连的作品获得了由省版权局颁发的知识产权证书。她被评为白城地区十大非物质遗产获得者;被洮南市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被白城市妇联评为“白城巧姐”;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氏缝绣画”代表性传承人。在“百年辉煌,艺人艺彩——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中获得突出贡献奖。

丛翠连的每幅作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人物绣品眉眼传情、动物绣品栩栩如生、花卉作品艳丽芬芳……那一枚银针所过之处均可以将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丛翠连表示,缝绣说起来容易,但绝非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超常的耐力。一幅作品少则需要七八天,多则几个月甚至一年才能完成。为增强人物故事类作品的韵味,需要吸取众多刺绣艺术技法,查阅大量资料,甚至要去读原著,然后才能开始创作。她的作品《十二花神》就利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

丛翠连自五六岁起,就跟着姑奶学刺绣,是丛氏刺绣的第四代传承人。她兴趣广泛,喜欢绘画、刺绣、剪纸、粘贴。当年,她响应国家号召下乡当知青时,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那里的农民画家具,为农业科技展画幻灯片,画那里的风土人情,还多次参加美术书画展并获奖,那段知青生活为她日后的缝绣创作打下了基石。1999年,丛翠连下岗,她重拾昔日的热爱,刻苦钻研刺绣技艺,虚心向老艺人请教。经过多年的坚守努力,丛翠连将传统刺绣针法、色彩、图案与现代文化原素相融合,吸取百家之长,锐意创新出集装饰美观、收藏传承等于一体的丛氏缝绣艺术作品。她的丛氏缝绣画以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及美感,在非遗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

当谈到丛氏缝绣画未来的传承时,丛翠连欣慰地表示,自己的大儿子不仅继承了丛氏缝绣画技艺,还在此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创新,使其作品更具内涵。2023年4月,在“非遗进校园”活动中,丛翠连受聘成为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非遗工作坊”指导教师。白城师范学院师生们对非遗的喜爱程度与虚心求教精神,让她看到了传承更宽广的未来。

就这样,丛翠连用一针一线将美好传递,她把缝绣艺术的古老魅力和精妙美感完美融合,努力将传统文化的美延伸到生活中、融入时代里,以润物细无声的坚持,兑现着一位优秀传承人的使命与热爱,在天地大美间徜徉着。

 
下一篇4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