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版面导航
 
站内检索
2024年4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全市中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征文优秀作品选登(小学组)
乔圣然
王思涵
王乙翘
杜欣洋
张宇航
张亿欣
 

编者按

为宣传全市教育工作,促进白城教育事业繁荣与发展,《白城日报》开办了教育专版,以打造教育品牌和标杆,提供学术交流研讨平台,展示白城师生风采,期待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踊跃投稿,凝聚智慧,共同关心关注白城教育发展。 本期刊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小学组学生部分优秀征文,体现了在党的领导下,各族师生和人民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风貌。

石榴与石榴籽

●洮南市实验小学 乔圣然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梦寐已久的地方——内蒙古大草原。远处那碧蓝天空下,让人们分不清点点白色到底是羊群还是白云。我努力向着它们奔跑,近了,一位衣着蒙古族长袍的漂亮女孩出现在我眼前。她说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交谈得知她叫阿娜日,含义是石榴。她带我来到了她家,是一个只在电视上见过的漂亮蒙古包。她招呼我坐下,熟练地为我泡着奶茶。我忽然懂了,虽然我们从未见过,不是同一个民族,但我们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孩子,彼此交融、彼此珍惜。石榴籽,石榴,我看向身边的女孩儿,明白了她名字的意义。

草原一行,我不仅领略了优美风光,结交了新的朋友,更让我深深地感悟到: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和使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互相离不开的共同体。 (指导教师:闫晓秋)

指导教师简介:

闫晓秋,女,52岁,就职于洮南市实验小学。她遵循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不同程度的需求,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法。坚持情感化教育,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互动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自信自强,勇于探索。

她曾在2008年评为洮南市级骨干教师。2021年中小幼学生“成语中国”微电影征集展播活动中被推选为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2022年度“宪法就在我身边”主题征文活动中,被白城市教育局评为小学组优秀指导教师。

强我中华魂 铸就中国梦

●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学校 王思涵

我国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份子,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

二年级时,我们班里有一位从内蒙古转来的同学。刚来时,我们听不清她说的汉语,也听不懂她说的蒙语,她很少和同学们交流。每节课后,她都不去外面活动,胆怯地在座位上。老师了解情况后,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她的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她非常开朗、乐于交流,还教给我们许多蒙语知识,学习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我们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个人、家庭、社会乃至民族、国家,正是因为有彼此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相互促进,才呈现出和谐稳定繁荣的局面。我们要汲取知识的养料,为强我中华、铸就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导教师:白丽梅)

指导教师简介:

白丽梅,女,54岁,现任职于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学校。在教学中,她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她撰写的论文《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辅导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多次获省、市、县级奖。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优异,被评为2023年“优秀辅导员”。

构建和谐民族关系 共促民族团结进步

●洮南市实验小学 王乙翘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之所以互鉴通融、和睦团结,其根源就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我们要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根主线,以繁荣发展的精神文化为条件,以凝心聚力的文化认同为支撑,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指导教师:李桂书)

指导教师简介:

李桂书,女,48岁,就职于洮南市实验小学。她的教学风格严谨而细致,重视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和技能。

她曾在2018年获白城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2022年获“洮南市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2年在白城市中小学“读好书 品书香”读书征文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3年在白城市首届“丰硕杯”课堂教学竞赛中荣获数学学科一等奖。

到朝鲜族叔叔家做客

●白城市毓才学校 杜欣洋

国庆假期,爸爸带我前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当我第一次踏进李叔叔的家时,就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尽管我们只是初次见面,但他们热情待客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和李叔叔的儿子明明也成了好朋友,互相交流彼此的生活习惯和文化,发现了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

在李叔叔家的这几天,我不仅品尝到了朝鲜族美食,还感受到了朝鲜族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他们对待外来客人如同家人一般,让我们在异乡感受到温暖。这次珲春之行让我对朝鲜族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也让我明白了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重要性。

我问爸爸:“我和明明生活习惯不同,但为什么感觉像家人一样?”“我们虽然不是一个民族,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各个民族的人民十分团结。我们国家从新中国成立之时,就遵循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所以我们各族人民才能和谐相处。”爸爸解释道。

生于华夏,我感到莫大的幸福,也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石。我国各民族之间只有团结互助,才能共同进步。(指导教师:白绍林)

指导教师简介:

白绍林,男,42岁,就职于白城市毓才学校。他热爱教育事业,将“踏踏实实教书,勤勤恳恳育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把满腔热情全部倾注到学生身上,在管理上做到“一生一策”。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他潜心研究教材,反复推敲教法,精心打磨课堂,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他曾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23年被评为“白城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白城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指导学生参加宪法征文,先后获得省级、市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民族团结 籽籽同心

●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学校 张宇航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民族团结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团结的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只要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各族人民只有团结和睦,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籽籽同心。各族人民之间要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桥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同心协力构建更加美好的明天。(指导教师:王凤华)

指导教师简介:

王凤华,女,52岁,现任教于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学校。从教至今,一直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执着坚守讲台,倾心孕育桃李。

在日常教学中,她重视学生思品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运用“做到成长,尽到成才,注重成人”的理念倾心育人。2022年荣获白城市教育科研“专家型”名教师荣誉称号。多年来,她用自身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着每一名学生,赢得了学生的钦佩与喜爱。

中华民族的骄傲

●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学校 张亿欣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无论在历史上的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我们都能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保卫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这种团结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环境中通过辛勤的劳动和智慧的创造,开创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不断进步的源泉。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和弘扬勤劳勇敢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我们的祖先在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我们不断崛起的关键。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民族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指导教师:丁营营)

指导教师简介:

丁营营,女,32岁,就职于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学校。成长之路,以爱相伴,教育之路,以德相随。她始终坚持让学生在参与中求体验、在和谐中求提高、在合作中求创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她曾获镇赉县课堂大赛三等奖;镇赉县信息素养实践活动创新奖;白城市学科课件二等奖。

 
 
  


白城新闻网 http://www.bcxww.com
白城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地址:吉林省白城市中兴西大路43号 邮编:13700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