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邱会宁 范海辉 王春胜文/摄)近年来,洮南市洮府街道办事处依靠城乡郊区大力发展棚膜经济,形成了瓜、果、菜、苗产业链,棚膜、林果蔬经济已发展为洮府街道的主导产业。
蔬菜大棚生产主要集中在永胜村、福胜村、北郊村、增胜村等6个行政村,洮府街道现有经营中的蔬菜种植类合作社9个,共有蔬菜大棚4000栋,其中暖棚2400栋、冷棚1600栋,棚膜种植总面积3000亩。洮府街道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党员群众组织起来,把资源集中利用起来,重点做好特色果蔬品种的引进。通过引进生产条件适宜、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好的成熟品种,引导农民统一品种、统一标准开展生产,提升棚膜经济产业层次。
据了解,暖棚生产四季蔬菜,可生产3至4茬,冬季生产以叶菜类为主,总产量500吨,总产值300万元,日均上市量可达6至7吨。冷棚生产周期为每年3月30日至10月30日7个月,可安排早春提前和秋季延后2个茬口生产。春、夏、秋三季可生产蔬菜1.5万吨左右,总产值可达8000万元,种植品种有茄子、西红柿、豆角、辣椒、黄瓜、西葫芦、韭菜、芹菜等。
在育苗产业中,春季生产以辣椒和圆葱育苗为主,该地已成为“域外圆葱和红辣椒育苗基地”,辐射到洮北、松原、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秋季以订单形式回收西红柿。北郊村由于地处洮儿河冲积扇,土质为黑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以生产叶菜类为主,品种有香菜、菠菜、苦苣等十多个品种蔬菜。由于洮府街道的大棚蔬菜不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口味好、品相高,而且易储存,常年销往长春、内蒙古、江苏、黑龙江、辽宁、上海等地。
洮南市洮府街道办事处继续结合区域优势,延伸蔬菜“产业链”,培植“网红经济”;建立蔬菜保鲜库,发展冷链物流;建立蔬菜育苗车间,解决本地“育苗”难题;建立蔬菜加工车间,发展预制菜可延长蔬菜产业链,通过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蔬菜产业发展体系,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