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邹志卓 陈宝林 郭慧宁)为助力吉林省乡村健康事业发展,自2021年起,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承接了吉林省2000余名村医的培养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持续关注村医培养各阶段,全力支持并解决村医培养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及困难,现已完成两年的在校教学。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省内大学生村医工作、学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日前,在这个学校副校长于艳华的带领下,临床医学院常务副院长张丽卓等数十名教师开展了对村医岗位胜任力的深入调研。此次调研得到了中国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孙宝志教授的全程指导。
调研前期,临床医学院多次组织召开会议,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进行规范化访谈培训,确保调研的科学性,通过抽样方式在省内选取多个地点进行调研。此次调研得到了通榆县卫健委的大力支持,顺利完成了对通榆县瞻榆镇卫生院和新华镇卫生院的调研。
调研过程中,孙宝志强调了乡村医生的重要地位,同时表示对村医的相关研究是促进全民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于艳华表示,村医培养的顺利完成离不开政院校三方的通力合作,此次调研将促进学校和基层卫生部门的深入交流与合作,为学校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供遵循,为共同推动基层医疗服务的发展作出有益贡献;教师团队分小组对镇卫生院领导、各村医生和村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此次调研,不仅让这个学校更深入地了解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状况,也让教师们对基层医疗工作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调研,将为这个学校在未来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上指明更精准的方向,更会在如何将基层卫生服务行业的网底扎牢上作出白医特色。今后,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秉承为基层培养人才的理念,不断深入调查研究,真正将村医培养成为“小病善治、大病善识、重病善转、慢病善管”的防治结合全科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