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彤君
她是脱贫户的“远房”亲戚,她是孤寡老人的“异姓”女儿,她是同事眼中钻研业务的“一根筋,她也是患者心中“托底”的“咨询台”。她就是2023年度吉林省优秀护士、白城中心医院眼科诊疗中心护士梁爽。
“能被村民们称为不驻村的‘义务咨询员’,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成效。”梁爽说。
自白城中心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实施“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以来,梁爽便投身于这项志愿工作中,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护理保障。
梁爽负责义诊现场的眼病防治、眼保健和公益救助的解说,面对专业性的医疗工作,为让村民尤其是老年村民听得懂生涩的眼科医学知识,讲明经济困难患者的公益政策,她着实下了一番功夫。每次解说完,她还会针对村民提问连夜调整完善讲稿,为下次解说做好充足的准备,使义诊发挥真正的作用。在梁爽的讲解下,村民们提高了对眼病早发现早治疗的认识。
在解说的同时,梁爽也给村民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随时接听村民们的咨询。如今,村民的咨询已经由眼科的治疗到其他感冒发烧用药和家里大事小情,她去过的村屯,村民把她当成了自己在城里的“亲戚”。
去年以来,梁爽相继深入全市50个乡镇、社区,服务群众5940人次,个人现场志愿服务时长约200小时。
“唯有成为业务的行家里手,才能在治病救人时得心应手。”梁爽说。
眼科治疗是个精细活儿,每一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梁爽在中心是出了名的爱学习、善钻研的业务骨干。她觉得,只有自己的业务知识储备足够丰富,在救治病人时,才能做好治疗,对得起广大患者的托付。担任带教老师后,她更时时提醒自己,要想给年轻同事一杯水的知识,自己当有一桶水的体量。
“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开展以来,梁爽作为护理专业的优秀一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义诊中有一位90岁白内障的高龄失能失语老人,中心将老人收治入院接受手术治疗。老人眼睛小、眼窝深、泪小点狭窄,对于术前所需的泪道冲洗存在一定困难,操作不稳或不能准确判断泪道问题,将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并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梁爽主动为老人操作,因无法用语言沟通,她就拉着老人的手,用手势表示让老人相信自己、听话等动作。随后反复翻开老人眼睑,让老人适应操作,然后找准时机扩张比针尖还小的泪小点,凭借丰富的技术经验,最终顺利将冲洗针头插入泪小管中进行泪道冲洗。因为老人极度不配合,将近20分钟的时间里她都是半跪着反复操作,完成后她已满脸是汗、腰酸背痛。
义诊中的劳累不可避免,而每次义诊结束返程后,她都会回到工作岗位完成当天出诊、护理等工作,风尘仆仆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工作热情。
“去北京领奖是我和同事们志愿服务的起点,但绝不是终点。”梁爽说。
去年12月5日,“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在北京举办,白城中心医院眼科诊疗中心荣获“优秀志愿服务队”称号,该团队目前已使461人、798只眼睛重见光明,这些家庭也因公益治疗减轻了经济负担,梁爽作为医疗单位获奖代表进行了志愿服务案例分享。
成绩的取得,源于经年累月的付出。在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哈吐气村义诊时,梁爽发现一位独居并患脑血栓后遗症的孤寡老人,双眼视力极差、外斜视,到院治疗又无人护理。她主动与村干部取得联系,帮助老人办理住院手续,陪老人接受治疗。看到匆匆赶来住院的老人衣服破旧,她便把自己给父亲买的一套衣物拿给老人。因害怕老人行动不便不能打饭,她几乎每天都给老人送去饭菜。
义诊开展以来,梁爽为住院的困难群众自掏腰包买棉衣棉裤,解决伙食费;有的偏远乡村患者,她开私家车将其送回。
作为追光者,梁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精神,以坚守奉献印证初心使命;以无私大爱诠释天使真情。在她的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同事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天使之翼携光而来,爱心善举让这座城市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