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2年9月8日至9月27日,吉林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白城市开展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022年12月16日,督察组正式向我市反馈意见。白城市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诚恳接受、照单全收、直面问题、深刻剖析、坚决整改”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效率抓好第二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截止目前,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28项整改任务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23项,其他整改任务正在按要求持续推进。271件交办案件全部办结销号,结案销号率100%,较好地完成了阶段性整改任务。
一、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政治责任
(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白城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系列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持续强化目标共识,纵深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系统加强生态治理保护,深入实施“林草湿”连通工程,加快推进“五大水利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序时抓好督察问题整改,在建设生态强市、打造美丽白城的具体实践中深学践悟、细照笃行,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深刻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努力打造西部绿色发展高地。
(二)坚持高位推动抓整改。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整改要求,市县两级坚持实行“双组长”领导,落实“双包保”制度,2023年,召开涉环保督察议题的常委会、常务会、专题会、调度会等会议共14次,市领导就督察整改相关工作现场检查调研4次,有效实行常委、市领导双包保制度,有效推动白城环保工作的示范效应。严格落实每月调度、适时预警、会商研判、联合督办等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整改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确保整改力度不减、速度不慢、标准不降、势头不变。
(三)压紧压实督察整改责任。严格执行《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规定(试行)》,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日常考核。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负总责,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环境保护工作负责,综合执法部门依法履行环境保护监管责任,坚持属地为主、行业监管、上下联动,着力构建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工作格局。
(四)严肃责任追究。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纪委监委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问责专项工作组,对移交的损害生态环境问题迅速开展调查核实,逐一查清事实、厘清责任,精准定性量纪,确保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对19名责任人严肃追责问责。其中,县处级干部2人,乡科级及以下干部17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人,诫勉谈话、批评教育、谈话提醒等其他处理15人。
二、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一)坚持标本兼治抓整改。我市着眼真改、实改、彻底改,健全完善整改问题、举一反三、长效机制“三本账”,出台了决策、协调、督察、考核、问责、宣传“六位一体”配套文件97份,切实从源头上、机制上抓整改,坚决防止同一问题反复、同类问题反弹,力求整改一个任务、解决一类问题。同时,强调标本兼治,加强长效机制建立,以制度建设固化整改成效,坚决防止反弹回潮,坚决杜绝旧账未还又添新账的现象。
(二)坚持落实落细抓整改。牢固树立问题导向思维,严格落实“四个不放过”“五个办结标准”要求,严控质量标准,整改成效突出“实”,确保问题全面、协调、稳步、有效推进。建立督察整改任务清单和措施清单,实行台账式、销号式管理。强化全过程管控,对各地各部门整改工作实行月调度。对交办的信访案件,优化流程、全程把控。坚持“点线面”结合,上下联动、密切配合,形成了“环保部门面上统筹、行业部门线上监管、属地负责点上落实”的督查督办工作格局,确保做到立查立改、保质高效。为保证整改进度,及时召开告急预警、集体约谈、督查通报等各类专题会议,严肃告诫提醒,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快推进整改,时刻保持整改工作的强大动力、推力。
(三)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这一核心,以攻坚姿态狠抓污染防治,收获较好战果。一是多点发力,严防大气环境污染。扎实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深化大气污染物减排,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超额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二是立体施治,严防水环境污染。镇赉县、通榆县分别投入174万元、160万元,推动实现莫莫格、向海水库(一)两个国控断面成功消劣,完成6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16个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全部达到国家和省级考核要求。三是管控面源,严防土壤环境污染。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措施,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69地安全利用率实现“双百”。强化固体废物整治,加强危废规范化管理,省级评估名次全省第1。加强“无废城市”建设,44项建设指标中有37项达到省级考核标准,自评得分位于全省前列。四是持续加强青山和草原湿地保护。全市“绿盾”总台账问题2249个,完成整改2230个,序时整改19个,整改率99.15%。向海、莫莫格、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自评估整体良好。
三、从严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白城市将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从严从实做好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一是坚持销号清零,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着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历次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动年度任务按照时序要求销号清零。尤其是生态类重点案件,要坚决整改到位,坚持举一反三并形成长效机制。二是强化问题导向,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紧扣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序时抓好督察问题整改,统筹推进森林绿化、草原保护、沙化土地和盐碱地治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筑牢更加稳固的吉林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生态项目谋划实施。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紧紧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减污降碳、生态强省建设以及本地生态环境短板弱项,谋划一批打基础、治根本、破难题、利长远的生态环境类项目,通过项目破解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推动项目尽早落地,早日实现生态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