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雷 文/摄
“传帮带”历来是公安队伍内的优良传统,“传帮带”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传承。在“传帮带”的背后,体现的是一代又一代公安民警薪火相传的初心和使命。
化解矛盾纠纷没有捷径
初到市公安局经济开发区分局,孙赫阳被分配到保平派出所跟随“老民警”张弃疾一起工作,说他老,不是因为他年龄老,而是因为他为人老实沉稳,工作能力突出,与群众打交道经验丰富。
孙赫阳说:“师傅常常与我讲调解矛盾不能走捷径,一定要找准症结所在。”第一次处警的经历令孙赫阳对这句话的感悟更加深刻。一名群众来所报警,称自己家楼下小区总是有人在电压箱附近堆放大量回收的废品,影响其他住户正常生活环境,多次反映均没有解决,无奈之下只能报警。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张弃疾带上孙赫阳来到老李家了解具体情况,经过交谈得知老李受伤后一直不能干重活,始终以打零工为生,妻子因常年劳累患病,靠回收废品补贴家用。因为废品没地方存放,这才暂时放在楼下电压箱附近。张弃疾在告知其废品堆放在电压箱附近既可引发火灾,又会造成群众出行不便,引发矛盾纠纷,禁止了老李继续在此地堆放废品的行为。失去了废品回收这个本就不多的经济收入后,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挽救这个家庭同时也化解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张弃疾带着孙赫阳多次与社区、民政等部门联系,积极为该住户争取国家相应的补助,缓解生活压力,这起因废品堆放问题导致的邻里纠纷圆满解决。从师傅张弃疾身上孙赫阳明白了“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所思所想,不光要解决表面问题,更要从根本上了解问题,才能真正解决群众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师傅的言传身教,让孙赫阳对法理和情理之间的界限,以及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平衡两者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户籍小天地也有大舞台
“刚上班那会儿,想着干一番大事业,做出一番成绩。总觉得户籍窗口这项工作安全、稳定,不似自己心中那个与匪徒搏斗、保护人民安全的警察模样。”刚刚入警半年多的幸福派出所户籍民警翟耘一不好意思地说道。“但当帮助一个个辖区居民解决户口上的难题,面对一张张笑脸和感谢时,我才真切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户籍警察也同样会收获成就感与使命感。”
逐渐开始接触各种户籍业务及户籍规定的翟耘一,总是会被复杂多变的实际情况、繁杂的系统操作难为的抓耳挠腮,没办法具体厘清“什么情况”应该带“什么资料”。但师傅任育萱教导她不要急,把每一步走实。“户籍业务一共就那几项,不要觉得事情复杂而感到害怕。”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每一次办理业务,任育萱都会在一旁指导,也会在没事的时候和翟耘一一起对办结的业务进行回顾探讨。
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名群众手拿一张纸急匆匆地来到了幸福派出所户籍室,表示需要派出所在这上面盖个章。翟耘一接过纸张后发现是一张写好的关系证明,随即表示无法在上面加盖户口专用章。这句话让群众变得十分恼火,语言越发犀利。一时间让翟耘一不知所措。这时听到声音的任育萱赶了过来,温声细语地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能加盖户口专用章,并且表示可以根据他提供的户口本,利用人口信息系统里的关系证明模板重新给他开具一份关系证明。在任育萱的劝导下,这名群众渐渐地平复了心情,为自己刚才的激动情绪表示抱歉。在任育萱的带领下,翟耘一从新手小白变成了对户籍业务游刃有余的业务能手。从任育萱身上,翟耘一学到了课本上从来没有的知识,却是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实战经验”。每每回想起刚入警的自己,翟耘一不禁感叹道:“原来户籍民警也能在自己的这一方小天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警队里的老前辈用他们的工作经验对新警们言传身教,帮助初出茅庐的新警更快适应工作环境,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增强队伍凝聚力,更好地履行维护社会治安和保护人民权益的职责,成为警队里中流砥柱的新生力量。